星期六, 8月 13, 2016

這才是一個美國強大的真正秘密 看完徹夜未眠 + 影響中國人數千年的三個壞文化



韓國冠軍叫囂中國功夫,差點被KO死
台下韓國美女叫聲一片


骨科權威蔡凱宙醫師推薦新時尚全身運動 - 全身運動,隔天居然腰皆不痛了  好神奇!一天只要做三次 ,每次花不到30秒的時間




8/13(六),8/14(日)兩天啤酒節14:00~21:00
14:00~17:00帶7,8月份發票2張
即可免費對換啤酒500cc,2杯
可重新排隊重新對換,攤位大概有60攤,另有免費試喝區

 
 
地點:台北市八德路2段85號 (建國啤酒)
搭巴士到光華商場站步行5分鐘即到建國啤酒廠
捷運板南線:到忠孝新生站4號出口右轉步行5分鐘到八德路


 

這才是一個美國強大的真正秘密 看完徹夜未眠!



一個小孩的故事

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畔,離美國18屆總統格蘭特陵墓不到100米處,有一座孩子的墳墓。在墓旁的一塊木牌上,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

1797年7月15日,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不幸墜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絕,便在落崖處給孩子修建了一座墳墓。后因家道衰落,這位父親不得不轉讓這片土地,他對新主人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把孩子墳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這個條件,並把它寫進了契約。100年過去后,這片土地輾轉賣了許多家,但孩子的墳墓仍然留在那裡。1897年,這塊土地被選為總統格蘭特將軍的陵園,而孩子的墳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成了格蘭特陵墓的鄰居。

又一個100年過去了,1997年7月,格蘭特將軍陵墓建成100周年時,當時的紐約市長來到這裏,在緬懷格蘭特將軍的同時,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墳墓,並親自撰寫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那份延續了200年的契約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正是這種契約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誠信觀念。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天分和財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來取而代之,從而,讓在最初狀態不平等的個人,在社會規範和法律權利上擁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在中國,更崇尚的是「聰明」而非誠信。正是因為這種崇尚「聰明」的社會風氣,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彼此防範。城市樓房裡家家戶戶都有防盜門、防盜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圍牆,但我們生活得仍然不安全。


一個老太太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1935年的冬天,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一段日子。這天,在紐約市一個窮人居住區內的法庭上,正在開庭審理着一個案子。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舊,滿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盜麵包房裡的麵包被麵包房的老闆告上了法庭。

法官審問道:「被告,你確實偷了麵包房的麵包嗎?」老太太低着頭,囁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確實偷了。」法官又問:「你偷麵包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飢餓嗎?」「是的。」老太太抬起頭,兩眼看着法官,說道:「我是飢餓,但我更需要麵包來餵養我那三個失去父母的孫子,他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我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們餓死。他們還是一些小孩子呀!」

聽了老太太的話,旁聽席上響起嘰嘰喳喳的低聲議論。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嚴肅地說道:「肅靜。下面宣布判決?」說著,法官把臉轉向老太太,「被告,我必須秉公辦事,執行法律。你有兩種選擇:處以10美元的罰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臉痛苦和悔過的表情,她面對法官,為難地說:「法官大人,我犯了法,願意接受處罰。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會去偷麵包。我願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個小孫子誰來照顧呢?」

這時候,從旁聽席上站起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說道:「請你接受10美元的判決。」說著,他轉身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進去,說:「各位,我是現任紐約市市長拉瓜地亞,現在,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驚訝了,都瞪大了眼睛望着市長拉瓜地亞。法庭上頓時靜得地上掉根針都聽得到。片刻,所有的旁聽者都默默起立,每個人都認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長的帽子里,連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說,一個老婦人偷竊麵包被罰款,與外人何干?拉瓜地亞說得明白——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他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並非孤立無關的,人來到這世間,作為社會的動物,是訂有契約的:物質利益的來往,有法律的契約;行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約。

善,並不僅僅是一種與冷漠、奸詐、殘忍、自私自利相對的一種品質,還是一種精神的契約。


一個牧師的故事

一位名叫馬丁-尼莫拉的德國新教牧師,他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了一首短詩: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着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這正是背棄精神契約的最終結局。

人生在世,誰都有可能遭遇危難和困境,誰都有可能成為弱者,如果我們在別人危急的時候不援手,誰能擔保自己不會吞咽孤立無援的苦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陽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約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這種契約的人是高貴的。懂得為冷漠付費的人是明智的。當今的社會太冷漠,我們會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價。

來源:美國紐約信息平台




~~~~~~~~~~~~~~~~~~~~~~~~~~~~~~~~~~~~~~~~~~~~~~

影響中國人數千年的三個壞文化!


中國的文化非常複雜,一兩句話很難說清,但我還是想試著總結出中國文化中的幾個要點。

首先是梟雄文化中國人永遠盼著出現一個梟雄,中國一旦失去集權,就會陷入混亂,比如我們的五代十國時期、民國時期。為什麼呢?因為最大的領導人沒出現,一旦出現,社會就變得比較安定。這就是我們的梟雄文化。所以,作為農民的陳勝、吳廣起義時會說“王侯將相甯有種乎”,就是你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也是個梟雄啊。

其次是不妥協的文化。生活中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某些人一張嘴就說我這人可不能商量啊。這種心態導致中國人很難從談判中獲得利益,經常吃虧。

我們解決分歧的方法要不就硬打,要不就吃虧認栽,反正都是走極端。中國人的談判都是讓人拿槍頂著後脖頸子才談完的。沒有人願意發自內心地去談判,也不懂得找一個中間點,雙方說和。因此,在這種不妥協的文化中,社會交易成本極高。

第三是推卸文化。有事兒了先推出去,千萬別找我,不是我幹的。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最經典的畫面是,在公園裏,一個學步的孩子突然摔倒,爺爺奶奶一定沖過去,一定要找個事去賴,沒有賴的地方也要賴到地身上。

我見過無數個老太太抱著孫子拍著地說,都賴它,都賴它。這就等於從小給了孩子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出了事一定先把責任推出去。這讓我們成了一個不會道歉的民族,給外人的普遍印象就是中國人不會道歉。

我小時候就不會道歉,也絕不道歉,最後都是被老師擰著去道歉的。兩個人吵架,吵到最後經常是這兩個人梗著脖子說“我是不對,但你也不怎麼樣”。這就已經算道歉了。

你看外國人就很會道歉,他們經常是高跟低道歉,比如父親跟兒子道歉,丈夫跟妻子道歉。丈夫跟妻子,並沒有高低之分,但是按中國的傳統,總認為男比女高一頭。

在西方,丈夫跟妻子道歉的事比比皆是,張口就來。可中國人不會,中國人最多說一句“這事過去就拉倒了”。明白了吧,只要你家丈夫說“這事過去就拉倒了”,那已經是在跟你道歉了,你就趕緊就坡下驢別再不依不饒了。

中國人的這種推卸文化導致我們嚴重缺乏反思精神,出了什麼事一定都是先從別人身上找原因,自己永遠不承擔責任,怨天尤人,不是賴領導就是賴制度,總之先把自己摘乾淨再說。這就是我們的社會走向文明的最大阻力。

包容的力量
說了這麼多梟雄文化、不妥協文化、推卸文化,這些都是負面的,我們也有好的文化。那就是包容。中國人心胸最寬,有容乃大。

文化可以把什麼東西都牽進來。比如說我們的餐飲,全世界獨樹一幟,光是那些古怪的字眼,就連中國人自個兒都說不清楚。

比如熗炒和爆炒有什麼區別?這中間的分別極其微妙,中國的烹調術語能寫滿滿一本書。西方人有什麼烹飪手段啊?少得可憐,但是它能長驅直入。

改革開放沒多久,北京第一家肯德基在前門開業,那隊排得一眼望不到頭。然後麥當勞也來了。今天全世界的麥當勞、肯德基有上萬家,你出國萬一人生地不熟,不確定上哪兒吃飯放心,你就去這兩家,絕對不會上當。

我在土耳其試過,一嘗,跟北京的沒啥區別,跟美國的也沒啥區別,就是多了一點咖喱。

你看中國的麥當勞、肯德基,早餐都有炸油條、蛋花湯了,現在還有麻婆豆腐蓋飯呢。你想想,肯德基、麥當勞進入中國才多久?不到三十年。我看再過三十年,我們就得擠對得他們掂勺了。一百年後中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全是廚子在那掂勺。這就是包容的力量。

另一方面,我們好像是在不斷改變自己,其實是先讓你進來之後再悄悄把你改變。我們一般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以漢族為主,但是漢族人所有的生活習慣全是學來的

你的起居原來是坐地上的,現在坐椅子上了;你原來的衣服是寬袍大袖,現在都是緊身的;你吃飯過去是分餐(到了明朝還是分餐呢),清朝人讓我們共餐了

大家圍在一個桌子上吃,明朝人認為是種野蠻的吃法,應該一人一張桌子,自個吃自個的。日本人現在吃飯都是一人一份,大家坐在一張桌子上。若真按明朝的吃法,今天的我們還真不習慣了。你想想,十個人十張桌子,一人一份地吃,怎麼看都覺得像是在號子裏。

文化輸出的無盡遐想
文化是社會變革最大的一股力量,如果你不能理解文化是你在社會上立身處世的背景,你做什麼事都不會太順。所以官方今天不停地講要把我們的文化輸出去。

美國人靠好萊塢大片輸出他們的價值觀和理念。我們靠什麼呢?我走過全世界很多國家,走到哪兒都發現有中國人開的餐館。我想,如果通過餐館來輸出我們的文化,那一定事半功倍。

我們今天在世界各地看到的中餐館一般都偏小、偏雜亂,檔次不高。我今年去了一趟慕尼克,人家介紹說有一個特別好的中餐館,就是有點貴。我問是不是中國人去得不多,他說基本上都是外國人去。

我去了之後發現那個餐館的菜式都是很傳統的中國菜,但它的佈局和上菜方式非常西化。我覺得這真是一個特別好的文化輸出的場合,大量的外國人在裏頭悠然自得,很享受那個環境。其實,只要你讓一個人從胃裏愛上你這個國家的菜,他一定會對你的國家有無盡遐想。



~~~~~~~~~~~~~~~~~~~~~~~~~~~~~~~~~~~~~~~~~

(^_^)HA HA HA 笑話

未必會

班上來了一個插班女生自我介紹:“我未必會是最聰明的,我未必會是最美麗的,我未必會是最優秀的,我未必會是最幽默的。”

班上同學都稱讚她的謙虛,下課後看了她的名字才知道她叫魏碧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