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31, 2017

跟「有錢人」交換身分是什麼感覺? + 世界最短的電報

心靈享宴經典勵志好文分享~富豪送千金去鄉下體驗貧窮,回來後女兒竟說了這番話 富豪聽了超震驚!


雨果 : <孤星淚>又叫〈悲慘世界〉



跟「有錢人」交換身分是什麼感覺?
窮人發現,對方吃的一顆「酪梨」,居然比自己穿的鞋子還要貴...


感激 網友 來音(line) & 伊媚兒
 



「有錢」,是種什麼樣的生活?「沒錢」,又是什麼樣的體會呢?

其實多數人的生活都落在有錢和沒錢的中間值,所以我們無法體驗到有錢人奢華的享受,也不太有機會飽受沒錢帶來的真正不便和痛苦,那對於真正的有錢人和貧窮人,如果他們已經習慣了金錢帶給他們的便利和不便,突然要他們互換身分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英國第五頻道的〈RichHousePoorHouse〉實境秀節目,內容在於讓有錢人和低收入戶家庭交換身分,體驗彼此截然不同的生活,儘管節目內容讓不少人批評帶有「歧視」意味,然而這種巨大的反差還是引起多數人的關注,讓節目每期的收視率都節節高升。

日前在節目中交換身分的是雷蒙(Leamon)費多(Fiddes)兩家人。前者來自南安普敦,生活比較拮据;後者則是百萬富翁,生活奢侈。他們在節目中交換住所、生活支出、生活方式,徹底體驗一下對方的生活。

雷蒙家有4個成員,由於雷蒙媽媽發生意外身體殘疾沒辦法工作,所以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全來自於雷蒙爸爸,雷蒙爸爸一個月收入約1000英鎊(約台幣4萬元),因此這家人不管花什麼錢都得精打細算,才不致於超出預算。

費多爸爸經營世界連鎖武術學校,還曾經給麥可傑克森當過保鑣。他們一家住在維爾特郡的豪宅裡,每一週光在食物上就要花費192英鎊(約新台幣7680元),這可是雷蒙家的5倍。

費多家的食物收據讓雷蒙家相當吃驚,像是「一顆酪梨就要16.2英鎊(約新台幣650元)」這在雷蒙家絕對不可能發生,因為雷蒙媽媽在發生意外後身體變得很差,還患有慢性區域疼痛症候群,因此花了許多錢在醫療費用上,這使得雷蒙一家的各種生活用品都要壓低價格,因此就連雷蒙家孩子穿的鞋子,價格都比費多家吃的酪梨還要便宜
交換生活方式後,雷蒙爸爸先租了一台電動機車,載妻子出門兜風。這是他們多年來的夢想,但一直沒有實現。雷蒙媽媽身體不好,沒辦法和家人一起出遊,現在他們終於能夠一起出門,雷蒙媽媽的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而為了賺錢養家,雷蒙爸爸一直很拼,身體有些承受不住。他體驗了費多家的武術課程,覺得這有助於他減輕壓力,還享受了富人區的寧靜生活,遠離了市區的喧囂。他還開了費多家的賓利車,雷蒙一家人就像過著度假般的生活,玩得相當開心

但對費多一家人來說,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過慣了奢華的生活的費多一家人,突然要算著錢過日子,非常不適應。他們看了看雷蒙一家的收據,發現一週的開銷只夠給賓利車加油

因為一直過著不缺錢的日子,他們花錢大手大腳,體驗過雷蒙一家的生活後,他們學會了謙卑。特別是看到雷蒙爸爸總得抱著行動不便的妻子洗澡,悉心照顧,讓他們非常感動。

費多爸爸說,這段時間自己學到了金錢買不到的育兒技巧,從他的角度來說,雷蒙爸爸就像個超級英雄一樣,因為他很看重家人。至於自己,因為錢花不完,所以從來不注意買了什麼,反而失去了很多樂趣。

節目最後,兩家回歸原來的身分,然而雷蒙家卻發現他們的花園裡多了一台電動車!這是費多一家送的禮物,讓雷蒙一家可以盡情享受美好的家庭時光

對雷蒙一家人來說,富裕的生活雖然只是一種體驗經驗,但肯定讓他們永生難忘,不過看完節目真的讓人覺得貧富差距的可怕和嚴重啊,唉,如果窮人和富人間的差距永遠都那麼大,那這個世界又該怎麼落實平等呢?分享出去,讓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吧!



~~~~~~~~~~~~~~~~~

另一個故事
富豪把兒子送到鄉下體驗貧窮...
沒想到兒子回家後說:謝謝爸爸,讓我知道我們家原來這麼窮


一位大富豪想讓他的兒子體驗什麼叫作「貧窮」,於是就把他送到鄉下的親戚家去親身體驗。讓他兒子在鄉下住了三天三夜。
在回家的路上,他父親在車裡問他:「你覺得怎麼樣?」

「很不錯」,兒子回答。

「鄉下跟我們家有什麼區別嗎?」父親又問。

兒子說,有許多不一樣...

兒子說:「有9個東西是我們沒有的」


1-我們家有一條狗;他們家有四條。

2-我們家院子裡有個游泳池,裡面是加工處理過的水;他們家有個大池塘,水很清,裡面還遊著各種各樣的魚。

3-我們的花園裡有電燈照明;他們的院子裡有星星和月亮照明。

4-我家的花園一直到圍牆邊;他們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邊。

5-我們買飯吃;他們做飯吃。

6-我們聽CD他們聽小鳥、青蛙和其它動物的音樂會當他們在田裡工作時,所有這些美妙的音樂都會伴隨著他們。

7-我們使用微波爐做飯;可是他們的木材炊飯比我們好吃的多。

8-我們家四周都是圍牆;他們家任何時候門都是開著,迎接朋友們的到來。

9-我們與行動電話,電腦和電視緊密相連;他們與生活緊密相連,藍天,碧水,綠草,樹蔭和家庭

父親對兒子的觀點很吃驚,最後兒子總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看到我們有多麼的貧窮!

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貧窮,因為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上帝為我們創造的大自然。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擁有、擁有、擁有、更多的擁有,從來沒有想到過存在與奉獻。



~~~~~~~~~~~~~~~~~~~~~~~~~~~~~~~~~~~

世界最短的電報


法國詩人、小說家雨果VictoryHugo),才華橫溢,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二十九歲就創作了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鐘樓怪人>,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又創作了一系列的戲劇、詩歌、小說,當他六十歲時又創作了<孤星淚>又叫〈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這部世界文學名著。

那時雖然他的聲名早已原遠近馳名,但人在渡假的他,還是非常在意這本書的銷售,於是打了以下這樣的電報給出版社:「」,意思是人們對這本書的評價如何?

不久出版社打了這樣的回電:「」,表示人們對這本書的銷售非常好,令人驚訝!

雨果的機智實在令人敬佩,出版商的幽默也令人讚賞。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簡短的電報或信了。



~~~~~~~~~~~~~~~~~~~~~~~~~~~~~

(^_^)HA HA HA 笑話


某男於酒吧邂逅一美女:「能和你談談嗎?

該女竟高叫:「不,我不和你睡覺!」整個酒吧的人都把目光盯在他倆身上,該男非常尷尬。

過會兒,該女走來低聲道:「我是心理系學生,剛才是試驗一下人們在尷尬情況下的反映。」

這時,該男高叫:「兩百?太貴了!

被特別在乎的人忽略、會很難過,更難過的是你必須要裝的若無其事。但被陌生人隨意的侮辱,那就該把自己的智商提高一點。為什麼不去反擊呢?只是,你需要掌握時機和方式,前提是你不會發怒。


星期一, 10月 30, 2017

納粹大魔王「希特勒」根本沒自殺 + 就是愛台灣!3年來台15次



懷疑「希特勒」根本沒死,FBI追查28年!終於發現驚人真相!


史上最激勵人的演講—阿道夫·希特勒



納粹大魔王「希特勒」根本沒自殺!
美國中情局爆料「他不僅沒死,甚至存活超過10年,逃過戰犯追溯期!」


感激 網友 來音(line) & 伊媚兒


如果提到近代的殺人大魔王,很多人腦海浮現的應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的領導者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被許多歷史學家視為「惡魔」般存在的希特勒,除了發動波蘭戰爭導致二次大戰在歐洲戰場爆發外,也是許多屠殺事件的發起人,尤其是屠殺猶太人的悲劇,至今仍為歷史上無法癒合的傷害之一

政治生涯到處掠奪其他國家並且殺人無數的希特勒,根據歷史說法當1945年蘇聯紅軍攻入柏林時,深知戰事無望的他,由於害怕被俘虜,因此心灰意冷的在地堡的地下室7.62毫米手槍自殺,而他的情婦伊娃·布勞恩也跟著服氰化鉀自盡,兩人的屍體也被匆匆火化,不久後納粹德國就正式投降,德國變成戰敗國。

關於希特勒的死亡說法眾說紛紜,卻完全沒有一個正確的官方說法,當希特勒幹盡許多慘絕人寰的壞事後,死亡或許應該成為他最終的下場,然而關於希特勒死亡這件事卻充滿著各種陰謀論,最主要就是希特勒死亡的物理證據並不充足。

據傳俄羅斯入侵柏林後握有一個沾有希特勒血跡的沙發,以及希特勒的部分下顎骨、頭骨。 然而,2009年,法醫在檢測希特勒頭骨碎片時卻發現,這個頭骨屬於女性,有一說也認為希特勒當年雖然有自殺,但只是假死,後來則逃到托格羅索州的一個村子化名生活,最後於1984年在巴西與玻利維亞邊境小村去世,終年95歲。

那麼希特勒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麼呢?日前美國中情局CIA最新解密檔案顯示,當年這個殺人大魔王沒有自殺而是跟許多納粹高官一樣,逃出德國躲到中南美洲隱姓埋名,甚至撐過了起訴戰犯的10年有效期限

其實過去阿根廷作家阿貝爾·巴斯迪在其所著的《希特勒在阿根廷》中就認為,希特勒當時花了約1,000億美元的黃金贖得性命,帶著伊娃成功地從柏林逃走,並且在阿根廷隱藏多年,直到1964年才死去。

而美國中情局CIA日前則解密一批檔案和照片,除發現一張德國戰敗後,希特勒疑似在哥倫比亞的照片外,德國前納粹親衛隊成員席特羅恩(Phillip Citroen)也在1955年時跟探員密報其時「希特勒還活著」,但當時距離二戰結束已過10年,所以同盟國不能再以戰犯罪起訴他。

據悉,席特羅恩私下表示希特勒身在哥倫比亞,且當時距離二戰結束已經十年,同盟國無法再以戰爭罪名控告希特勒。席特羅恩還說,他每個月都會以船公司職員的身分,赴哥倫比亞與希特勒見面,雙方還曾留下合照。

後來相關單位確實也拿到了一張據信是希特勒與席特羅恩的合照。照片左側男子據信是席特羅恩,而右側男子疑是希特勒。不僅如此,照片背面還寫有「阿道夫.施里特邁爾(Adolf Schrittelmayor),哥倫比亞通加市,一九五四年」等文字,可能即為希特勒的化名,做為掩人耳目之用。


~~~~~~~~~~~~~~~~~~~~~~~~~~~~~~~~~~~~~~

就是愛台灣!3年來台15
日本女生嘆:日本人太仔細乾淨,真誠交流越來越少


台灣離日本近、治安好,常見獨自旅行的人。三年多前,Solo Singer Hotel門口也出現了一位日本客人,她是一個眉清目秀、一般身高、獨自旅行的女子,奧田晃子(Teruko Okuda),身後拖著簡便的小行李箱,算是常見的旅人類型。

但晃子有一點和其他旅人不太一樣,她春夏秋冬一季一次出現在台灣,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真心喜歡來台灣旅行。

來台灣必逛書店
我問她:「來台灣這麼多次,想去的地方不是都去過了嗎?到底在台灣還可以看到什麼?」

晃子毫不思索地回答:「來台灣一定要去逛書店,我喜歡台灣的誠品書店,他們的選書很多;我也非常喜歡台灣的獨立書店,裡面有很多大書店沒有賣的書,價錢又很親切。我每次會買三四本中文書回去日本,兩三個月把它們看完,看完以後再來台灣買書,就這樣循環著。」

「通常我會買的書是與我專業--占星學相關的書籍,以及真正能帶我進入台灣在地資訊的書,比方說小日子、秋刀魚都是我每次來台灣一定會買的雜誌。」

日本女孩:台灣不是半調子的日本
我故意很不經意地問了一個問題:「台灣人非常喜歡日本文化,認為日本文化是精確、精緻、極致的代表,我們經常自嘆不足、向日本學習。你不會覺得台灣很多地方都只是半調子的日本嗎?」

「我一點都不這樣認為。」她慧黠一笑,眼神像是在說:我懂你的意思,但是事情不是你詮釋的這樣。

「日本人的確追求極致,但是這不代表文化優勢,我喜歡日本,但每個文化都有他的優缺點。太仔細太乾淨太多的規定,換來的是越來越少真誠的交流。我們的生活中充斥了非常多的清潔消毒化學物品,生活變得越來越不自然。工作越來越忙錄,人與人之間也沒有互動的機會。去年電通員工因為過勞而自殺的新聞引起社會輿論,但是過沒多久,大家又恢復了必須要無止盡加班的工作文化。」

這樣的信任沒在日本看過
「你可能不知道,我第一次來到Solo Singer Hotel的時候,正好遇到你們的員工訓練,你們要到茶人周渝老師家學習,當時我正坐在店裡喝茶跟(店貓)來福玩,你們把店裡的門鎖交給我,告訴我可以慢慢坐,只要離開的時候把大門鎖好就好,然後你們就出發了!這只是一個小動作,卻讓我感到十分震撼。這件事情在日本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這樣的信任,我只有在台灣看過。」

晃子繼續用輕柔緩慢的中文說著:「雖然我跟家人旅行有時候會住在高級的五星級飯店,我自己也曾經服務於世界知名的京都麗池卡登飯店,但是當我自己旅行的時候,我還是喜歡老老的、小小的空間,因為這是很親切很真實的環境,讓人感到完全的放鬆。」

台灣是一個傾聽之地
「我的專業是按摩、占星。這幾個工作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專業:傾聽學。沒錯,傾聽也是一種『學』。傾聽最重要的精神是『聽的態度』,聽的時候完全不可以放自己的想法,聽對方的聲音,也要聽對方的身體,觀察對方說話態度跟動作。

「說話跟音樂一樣,有人講到深處時會大聲,有的人會小聲,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聽者可以反問自己會怎麼處理一樣的問題,但傾聽時不給建議、不提供想法,就這麼一直聽、一直聽、一直聽。神奇的是,被聆聽的人,往往在講述的過程中,就會自己發現問題還有解決的方法。」

晃子認為台灣是一個傾聽之地,在這裡,人們能夠將喜怒哀樂自由地表現出來,社會不會給予太多限制,這一點跟日本很不一樣,所以很吸引日本人。

「有些日本人英文比較不好,到西方世界不容易融入當地的文化,台灣包容傾聽的特質,對於這樣的日本人,還有對中文世界有興趣的日本人,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日本旅人眼中的台灣風景
3年多前,我第一次來台灣,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走在8月的忠孝東路上,極其濕悶的天氣讓我汗流不止,在那個當下,我覺得我找到了自己這輩子最喜歡的地方。」

晃子告訴我的最後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而是用一個畫面,帶出一種獨特的意境。每個人都需要經常透過別人對自己的描述來加深自我認識,台灣的觀光產業也不例外。

我們對社會進步的定義就是更新的建築、更少的灰塵、更高的效率、更多的精準。這個3年來台灣觀光旅遊15次的日本人,卻用一把完全不同的尺衡量台灣,讓我們有機會透過她的雙眼,看到台灣不一樣的風景。



~~~~~~~~~~~~~~~~~~~~~~~~~~~~~~~

(^_^)HA HA HA 笑話


媒婆「好」話
古時候,某男子因中年喪妻,找媒婆幫忙續弦。成婚之夜,男子驚見新娘竟然瞎了一眼,而新娘也察覺男子斷了一臂。隔天,兩人共同指責媒婆刻意欺瞞。

男子:「媒婆!妳為什麼瞞我!女方瞎了一隻眼!」
媒婆:「我沒瞞你啊!我有告訴你『女方一眼就看上你了!』。」

新娘:「媒婆!那妳怎麼沒告訴我,男方斷了一隻手臂!」
媒婆:「我講過呀,『男方家裡有個10歳男童,是他一手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