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07, 2019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董事長、工程師卻變遊民睡在街上 + 心肌梗塞突然發生時,教你用10秒鐘自救 + 成功者的22個富習慣 + 年配6%股息的合庫金適合當定存嗎


心肌梗塞突然發生時,教你用10秒鐘自救,關鍵的黃金時刻,能救自己一命!


紅樓夢書中5幅對聯,寫盡了人生悲歡【深夜讀書】




「有錢人想著用錢賺更多錢vs.一般人擔心錢會花光」成功者的22個富習慣


沒空者只看粗體字,尤其是彩色字,特別是紅色字即可
作者/湯姆.柯利, 麥可.雅德尼

是否常覺得自己總是兩袋空空,活得很恐懼?總是納悶有錢人為什麼愈來愈有錢?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晉身有錢人和成功人士的行列?
遺憾的是,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教我們金錢等於成功。金錢和其他許多事情一樣,是一種工具。這當然不是壞事,但它終究只是另一種資源。可惜,太多人崇拜它了。

三十多年前,我開始研究富人和成功人士時並不了解這一點。當然,最後我曉得並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成功,以及不是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富有;但不要忘了,我當時比較年輕和天真,什麼都想要。

所以,我試著了解為什麼有些人富有、而其他人在財務上苦苦掙扎。多年來,我參加許多研討會、付費請教導師,並且盡我所能看許多談成功的書籍。我仿效成功人士,最後自己也成功了。

這不容易,我的人生中有自己的挑戰(主要是自找的),而且曾經掉到谷底,但我再次站起來,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並向前邁進。

多年來,尤其是過去十年,我指導超過兩千名成功(有些一開始不是那麼成功)的投資人、企業人士和創業家,他們學到了……

富裕和金錢本身沒什麼關係
相反地,這和你對金錢的想法有很大關係。這表示如果你想變富有,第一步就是知道富人對金錢的想法和你有何不同,然後開始像他們一樣思考。下一步則是採取行動,藉著思考富人的做法及培養我們所說的富習慣,讓行動變得自然。柯利會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概述什麼是富習慣。

總之,就像柯利在他的研究中所做的,我也發現富人有相似的習慣,正如窮人有著相似的習慣。正如我解釋過的,當我說「富人」或「窮人」,並不是在做判斷,我用這些辭彙來協助釐清1%的人展現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

雖然柯利將根據他對富人和窮人的五年研究,在本書稍後章節詳細解釋其中許多內容,但我想先和你分享簡要的內容。

成功者的富習慣
1.一般人想的是把錢花掉,富人想的是如何投資
2.大多數人認為,努力工作會讓你變富有,富人卻知道善用槓桿創造財富。
3.成功人士做事不會拖延。他們不會一輩子等著「正確的時間」,或者等到他們知道一切,或者把一切事情弄清楚才行動。是否常覺得自己總是兩袋空空,活得很恐懼?總是納悶有錢人為什麼愈來愈有錢?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晉身有錢人和成功人士的行列?
4.一般人相信有工作能給他們安全保障。富人知道沒有「工作保障」那回事。
5.大多數人空想要富有。富人則身體力行,致力於富有,兩者是非常不同的事。
6.窮人將他們的財務期望設得很低,所以永遠不會失望。另一方面,富人把財務期望設得很高,所以總是很興奮。
7.成功人士甘冒計算過的風險,包括財務、情感、專業和心理。然而一旦建立了財富,就會減低承受風險。
8.富人留意並尋找其他人視為障礙的機會
9.窮人相信金錢會使他們更快樂,而富人知道金錢和快樂沒什麼關係,但它確實使生活過得更輕鬆、更愉快。
10.成功人士不見得比大多數人更有才華,但他們總是設法極大化自己的潛力。他們從自己身上得到更多,有效地使用他們擁有的東西
11.窮人相信,為了獲得某些東西,必須犧牲別的東西;你必須在美好的家庭生活與貧窮或是愛與貧窮之間做選擇,不能兩者兼得。富人相信,如果有富足的心態,他們可以擁有一切。
12.成功人士專注於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尋找問題或障礙。
13.窮人相信富人運氣好,富人卻認為運氣和成功無關。窮人等待樂透彩號碼開獎,富人卻不期待幸運女神眷顧,相反地,他們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
14.富人是渴求知識的終身學習者。他們不斷努力教育自己,有時是正規和學術上的;但更常見的是非正式的詢問、觀察、閱讀或聆聽,也透過動手做、嘗試、失敗和再次嘗試做實驗。順便說一句……我談的不是正規的教育。
15.富有和成功的人適應力強,接納變化。他們安於擁抱不熟悉的新事物,而我們大多數人是舒適和習慣的產物。
16.窮人帶著情緒思考金錢,富人則依邏輯思考金錢
17.成功人士為他們的生活擬定計畫,而且有條不紊地將計畫化為現實。他們計畫成為自己打算要成為的那個人,而總的來說,窮人的生活是一連串粗心大意、沒有規畫的事件和結果。
18.許多人認為你必須受過教育和擁有聰明才智才能有錢,成功人士曉得智商和致富沒什麼關係,但知道他們必須很懂財務。是否常覺得自己總是兩袋空空,活得很恐懼?總是納悶有錢人為什麼愈來愈有錢?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晉身有錢人和成功人士的行列?
19.成功人士可以快速有效地處理問題和挑戰;他們不逃避現實。他們挺身面對挑戰,並且利用挑戰來改善自己
20.窮人教導子女如何生存,富人教孩子如何變富有。
21.窮人不相信個人成長,富人則知道個人財富不會成長得比個人成長還快。
22.成功人士渴望卓越,表示他們會做多數人不會做的事。他們是自己選擇要卓越。我們都經常要面對塑造人生的決定,成功人士做出大多數人不會做也不做的決定。

我們都有一些富習慣,可是都表現出削弱自身力量的一些窮習慣。人生蹺蹺板的一大差別是:你有更多的富習慣,還是有更多的窮習慣?
更精彩完整的內容請看:cheers雜誌



~~~~~~~~~~~~~~~~~~~~~~~~~~~~~~~~~~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董事長、工程師卻變遊民睡在街上...人生落魄,只是一夕之間


「我跟你們說,遊民住在街頭上不一定是熱愛自由,睡在街上是一個最不會受傷的選擇。」

「你們以為遊民都很愛自由嗎?覺得是的請舉手!」

「我跟你們說,遊民住在街頭上不一定是熱愛自由,睡在街上是一個最不會受傷的選擇。」

台上的演講者是李佳庭,29歲,在芒草心負責中正萬華的遊民外展社工,她演講的方式走真情演出派,肢體跟表情都很生動,鄰家女孩般跟你說著弱勢怎樣過日子,「遊民可以租到的房子環境太壞了,他在家生病了不會有人知道,死了也沒人知道,住在戶外,昏倒了、生病了,立刻會被發現、被通報,最重要的是,還會有路人給東西吃,在街頭上生存的成本比較低,流浪是經過他們思考後理智的選擇。」

我向來很關心遊民,卻不知道遊民住在路邊是「理智」評斷後的最佳選擇,睡路邊才不會「死無人知」,我筆記寫得飛快,紀錄那些我未知的遊民面向。

「在我的服務經驗裡,十個遊民有六個過去做過紡織產業、傢俱加工相關工作,工廠外移後,改做保全、清潔人員,你們知道這很多都是派遣公司,公司只要沒拿到案子,或他們手腳太慢,他們就被辭職,繳不出租金,而被趕出去,就變成遊民了,也曾經有工程師變街友,產業變得太快了!」

失業對台下的年輕學子來說,似乎是很遠的事情,他們青春正盛,夢想等著揚帆,中老年職場漂流的際遇,是別人的故事,跟自己無關,但對中年的我來說,無常兩字,常玩弄世人於股掌,落魄可以在一夕之間。

「我們問遊民要不要到我們收容所住,老人家說不要,他怕萬一住不習慣時,沒辦法回來現在躺在火車站的這塊位子,你們知道嗎?遊民躺的位子是固定的,你亂睡會被罵,所謂風水好的位子,就是不會被雨淋到。」

「你們常在街頭看到舉牌工,你們知道嗎?如果你舉牌的地點在很偏僻的地方,吃飯、尿尿都會有問題,如果跑去尿尿,牌子被環保局收走,要賠建設公司三千元,他們一天才賺幾百塊,所以有個街友去尿尿後,看到牌子被拿走,一路狂追環保局的車子,沒看到地面的高低落差就掉下去了,被送到醫院去,很多天沒辦法再工作,所以有些遊民不去當舉牌工,不是因為懶,是評估後覺得精神不好的狀況下,受傷風險太高。」

「遊民還會去做什麼事情工作呢?他們會去喪禮的樂隊上「假吹」,拿著樂器裝樣子,一天賺六百元,如果你認真吹還會被罵,因為會讓錄音帶的聲音被蓋過去。」

「有個台大教授跑去了解遊民的生活,喪禮樂隊的工頭一碰到台大教授,就切換到另外一個講話的模式,旁邊的遊民跟台大教授說,我來這邊做了十年了,工頭都沒跟我講過話,會請遊民的這些工作,都不會提供尊嚴。」

談工作的尊嚴對遊民來說,太奢侈了,肚子不餓的生理需求,遠比冷眼與被罵來的真實與迫切,活著就好,有工作就好,微薄的善意,都是難得。

李佳庭在今年出版了「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裡面寫著許多無家者的小故事,「無家者的個體差異很大,可能是留洋回來,卻生意失敗而睡龍山寺的前董事長,也可能是因為產業沒落,無法轉行國小畢業的粗工,有的無家者的態度像是別人活該欠他錢,有的則是深怕打擾他人而不願意求助,每天我都覺得我在服務一群不得了的傢伙,我雖然常常氣得半死,還是忍不住讚嘆它們有多獨特,如果陶淵明活著的話,大概也會變成個案吧。

社會可能會在他的個案紀錄上寫著「生活態度不積極」、「無就業意願」、「反社會人格」之類的。」

李佳庭用充滿幽默的語氣,說著角落社會的生存法則,那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對遊民來說都是考驗,「你們知道遊民就算想找工作,會因為寫不出居住地址,讓雇主不敢用嗎?」聽到這句話我內心是震撼的,寫居住地址這種任何表格上必出現欄位,卻可以讓遊民手足無措,慘遭淘汰出局。

「所以我們舉辦一些活動是要讓社會了解無家者,當社會對他們更了解,他們回去社會的路才會容易一點,很多捐款人都說,為什麼不把錢直接用在遊民身上,但卻沒想到消除社會的歧視也是很重要的。」

李佳庭服務的芒草心,照顧遊民的同時,除了需要對外界募物資跟金錢外,也需要社會對她們有著更多的理解。

演講還在繼續,我必須先回去上班了,轉身後這些弱勢就離我生活很遠了,但對站在第一線的社工來說,無家者是他們的每日,是永不熄燈的服務,也許你不能捐物資或者金錢,但願意同理這些無家者,對這些社工來說就是最大的支持。※本文獲黃大米授權轉載
更精彩完整的內容請看:「今周刊」



~~~~~~~~~~~~~~~~~~~~~~~~~~~~~~~~~~~~~~~~

用這4標準檢驗 年配6%股息的合庫金適合當定存嗎?

文/艾蜜莉/MONEY

年配6%股息的合庫金(5880,屬於配息穩定、成長很穩健的金融股,不過,當股災來臨,仍有腰斬風險,須堅定信念,才能達到存股目的。最近中美貿易戰爭消息不斷,重重影響全球股市,台股也不例外,股市震盪連連,投資人的心臟也驚嚇連連。這種時候,投資人通常都會想找夠穩定的投資標的,台股中穩定配息的投資標的其實不少,這裡就以官股銀行轉型的合庫金(5880)來做觀察研究。

 ID-2284312
▲(圖/翻攝自MONEY錢)

善用體質評估分析 揪出個股警示訊號
合庫金是一家具有官股背景的金融控股公司,它的官股持有比例僅次於台灣金控。成立於2011121日,以合作金庫銀行為主體,額定資本額為新台幣1,200億元,合併資產總額超過新台幣2.6兆元。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基本銀行業務,還包含國外銀行、保險、證券等等,以資產規模計,是國內第4大金融控股公司。

至於合作金庫銀行,是台灣大型商業銀行及傳統8大公股行庫之一,其官股比例僅次於台灣銀行、台灣土地銀行,同時也是台灣營業據點最多的商業銀行,國內據點270間,海外據點則有20間。

就以上的基本資料來看,合庫金在金融界的地位還算高,雖然不到獨占,但穩定度非常好。不過利用「艾蜜莉定存股」軟體進行體質評估後,發現合庫金在10項檢測項目中,竟然有4項警示訊號(見圖1),這樣還可以繼續留在觀察名單中嗎?

是否年年賺錢 合格標準:10    
看到這裡,應該會很疑惑,不是說很穩定嗎?那為什麼獲利年數竟然連10年都沒有。其實因為合庫金在2011年改組為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轄合庫銀行、保險、證券、票券、投資信託等公司,因此獲利年數是從2011年起算至今,雖然不到10年,但的確是年年賺錢,所以這項算正常。

是否是燒錢慘業 合格標準:盈餘再投資比率小於200%
盈餘再投資比率就是企業將「盈餘再拿去投資」的比率。一般來說,銀行都會進行較多的國內外長期投資,因此銀行的盈再率通常偏高,故此項體質評估不適用於金融股。

盈再率公式:(近1年非流動性資產-4年前非流動性資產)÷近4年稅後淨利的總和
非流動性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

是否欠錢壓力大 合格標準:負債比率小於50%
金融業的負債比都偏高,因此不必太在意這項,但對金融股來說,更重要的是「逾放比」。

一般來說,銀行的逾放比在0.3%以下為佳。逾放比率低,表示該銀行授信控管良好,債權變成呆帳的機會比較小;逾放比率高,則表示銀行授信放款控管粗糙,債權變成呆帳的機會高,呆帳收不回來,放出去的款項將變成損失。合庫金的逾放比尚在可接受範圍內,如有偏高的情形,則要留意原因為何(見圖2)。

是否印股票換鈔票 合格標準:股本膨脹比率小於20%
一般來說,若是企業有盈餘,可能會將盈餘轉增資,這樣股本將會變大;但若是企業的獲利持續增加,對股東來說,則可以一起享受企業成長。

合庫金每年都會發放股息股利,也就是每年都會將盈餘轉增資,因此股本不斷變大是可預期的。從圖3可以發現,在101年及104年,各進行了一次現金轉增資,使得股本膨脹速度稍快。

股本變大不一定是壞事,還要看EPS是下降或是上升。從合庫金公布的資訊可以得知,EPS很正向地持續升高,也就是合庫金獲利有成長,因此這項目也暫時不用太過擔心。

總體來看,合庫金算是配息穩定且成長穩健的金融股,相較於其他金融股來說,股價比較平易近人,是小資族可以考慮的標的。

但是我還是要再次提醒,買股票前要先釐清自己的心態,想清楚是要存股還是賺價差。以合庫金來說,價差不會有太多波動,但在股災來時,也是有可能會跌到腰斬價的,要確定在那時候自己仍然有信心持有,不會恐慌性停損,也不會因為缺資金而被迫賣股票,才能達到存股的真正效益。

但畢竟是股票,合庫金的過往配息的確很穩定,但也沒有「保證」未來一定都是如此,投資朋友們還是要定期留意企業的走向才是。

想知道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19存股發大財》



~~~~~~~~~~~~~~~~~~~~~~~~~~~~~~~~~~~~~~~~~

(^_^)HA HA HA 笑話


錯誤  
一對夫婦結婚二十周年,老婆提議殺隻雞慶賀一番。老公冷冷應道:「何必把二十年前的錯誤算在一隻雞頭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