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20, 2013

瑞典人為什麼不腐敗 + 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





笑到肚子疼





地球百人村庄
1.按三角形play鍵播放
2.按右下角正方形可變全螢冪








瑞典人為什麼不腐敗?


感激 網友 伊媚兒

何兵


許多觀察者都觀察到,中國正在掀起一場勢頭迅猛的反腐風暴。我想借此機會,談點瑞典的反腐經驗。8年前,瑞典隆德大學提供一筆資金,邀我去訪學。期間既不用講課,也不用做課題,就是領你轉轉,讓你看看,感覺在混吃混喝。臨別前我頗有點內疚地問:你們花這麼多錢請我,到底想幹什麼?一位教授告訴說:我們想讓你知道,這世界上有比美國更好的制度。

瑞典只有1,000萬人口,是個蕞爾小國。這樣一個袖珍小國,何以有如此強烈的制度和文化自信?瑞典一位檢察長介紹說,她當檢察官32年,從未受理過一起官員腐敗案件。

一位員警講課時說,他從警二十多年,只遇過一起試圖向他行賄的。一個東歐國家的人,因為違章駕駛被他攔住,駕駛員試圖給他500元瑞典克朗。員警說,我一把將他揪進警車。他違章駕駛,依法不過罰款,但他試圖賄賂員警,被判刑二年!員警說,我根本不會考慮受賄,因為國家給我的工資,足以讓我體面地生活

我在瑞典旁聽過一起刑事審判。庭審結束後我問一位陪審員:你怎樣防止自己腐敗呢?他吃驚地問:我腐敗?這怎麼可能?我說:怎麼不可能?他說:怎麼可能……幾個回合後,他認真想了一會兒,恍然大悟地說:根本不可能,我上庭之前,不知道審誰;被告上庭之前,不知道誰審;庭審一結束,我們就形成判決意見。他想行賄也沒機會了


瑞典官員不腐敗的社會背景是,人民不貪財 

歸國前我到理髮店理髮。推門進去後,女理髮師問:您預約了嗎?我鬱悶地問:理髮還要預約?她查了查小本本,說後天下午還有個名額,您來吧。理完發後我才知道,一次最普通的理髮,收費竟然300多元。但縱使如此賺錢的買賣,人家到下午4點就收工,決不加班

有次我和隆德大學東方系主任閒聊。“文革”期間他曾在中國工作很多年。我說,你們沃爾沃的老闆應當很有錢啊?他說,這傢夥不道德。我吃驚地問:為什麼?他說:他那麼有錢就是不道德。我這才明白,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道德觀:太有錢就是不道德。我不知道他的道德觀是不是瑞典人普遍的道德觀。但瑞典人不愛財物愛自然,是普遍的社會感情。

大約一年前,我請瑞典大使館的人到政法大學講社會主義。一位叫馬延花的女工作人員和我談天:在瑞典開個好車,像做賊似的,生怕別人看見。瑞典人換車,通常還是用以前的那個牌子和型號,這樣鄰居就看不出你換車了。瑞典國民不愛財,官員不受賄的民風能夠形成,在我看來應當有幾個主要原因

其一,完備的社會福利和保險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學不要錢,養老不要錢,看病基本不要錢。人們不用為生老病死“備戰備荒”,拼死拼活。

其二,瑞典稅賦達到40%多,重稅使國民失去追逐財富的動力。

其三,政務公開,瑞典的政務透明度超出我們的想像,官員財產公開理所當然,首相請客吃飯,功能表需要上網。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經致電瑞典首相,指責反對加入歐元區的瑞典人,此信被公開。希拉克非常生氣,再次致信瑞典首相,責問私信為何被公開?結果,此信又被公開。因為按照瑞典法律,這些都是政務公開的範疇。

其四,社會透明,不僅公務人員要公開財產,企業高管也要公開財產。根據瑞典“不動產登記度”,任何人在當地買房子,都必須刊登廣告,包括房屋所在地點、交易時間、買賣雙方的姓名、交易價格、房屋面積及修建情況等,一應俱全。這樣的廣告沒有任何商業目的,只是以備當前或今後有興趣瞭解購房者財產狀況的人查詢。

其五,民風樸素,瑞典民風不崇尚個人突出,崇尚自然樸素。企業不崇尚加班。一個經常加班的人,會被視為別有用心的人。在一個熱愛自然而不是熱愛財富的國家,官員腐敗幹什麼?反之,在一個金錢至上的國家裏,官員怎能不腐敗?吊詭的是,這個不慌不忙、閒適自然的國家,竟然是國際競爭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瑞典歸來後,每當遇到某些“勤勞腐敗”的上國高人,我就想到萬裡之外的那個蕞爾小國,羞愧地低下頭。





世界上最美、最純、最生動的四首愛情詩


第一個境界:《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泰戈爾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愛到癡迷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而是想你痛徹心脾,卻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愛無敵卻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枝無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星星之間的軌跡,而是縱然軌跡交匯,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瞬間便無處尋覓,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

親愛的,如今,你就在我身邊,我們卻不能在陽光下相愛。



第二個境界:《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來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第三個境界:《見與不見》

倉央嘉措活佛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第四個境界:《當你老了》

葉芝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思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火閃耀的爐子旁
淒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上的山上它緩緩地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健康值多少錢?

看看周立波這張刀子嘴說的:

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
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乾;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

小病——拖;
大病——杠;
病危等著見閻王!

健康投資總沒錢,有也說沒有;
等到病時花萬千,沒有也得有!
若要與人談健康,有空也說忙;
閻王召見命歸天,沒空也得去!

21世紀什麼最貴———健康最貴!
21世紀什麼樓最高——醫院!
21世紀什麼地方住滿人卻還得往裡擠——醫院住院部都住不進還得托關係往裡擠,什麼地方消費只收現金——還是醫院

您現在不養生,以後養醫生!
在健康方面花錢花時間就不用擔心!
因為你花的都不是你的錢,是醫院的錢!
您不花,醫院早晚也會收回去!

什麼是健康?
健康是自己不受罪,
健康是兒女不受累,
健康是少拿醫藥費,
健康是多得養老費!

健康與金錢的關係是什麼?
健康是無形資產,
保健是銀行存款,
疾病是惡性透支,
大病是傾家蕩產!

辛苦奮鬥幾十年,
一場大病回從前,
愛妻愛子愛家庭
不愛健康等於零!

愛家人的朋友轉 ! 轉! 轉!太有道理啦





(^_^ )HA HA HA 笑話


要嫁就嫁這樣的男人


高爾夫球會後幾個老闆打完球在洗澡更衣,長凳上一手機響了許久,終有一老闆按了免提鍵接聽,室裡的人都停下手邊動作在聽。

男人:喂!喂!

女人:親愛的,是我啊,你打完球了嗎?
男:打完了。

女:我在商場,看到一件很漂亮的裘皮大衣,88萬8,能買嗎?
男:喜歡就買吧。

女:之前我到保時捷專賣店逛了逛,都是今年最新款的,有一部跑車我特喜歡。
男:多少錢?

女:1680萬。
男:還行,值得買。

女:太棒了!還有一件事,去年我看中的那套房又放盤了,開價6800萬。 
男:還價6500萬吧,如果不行再加100萬,那房子確實值。

女:好的,等下見,我太愛你了。
男:我也愛你!

旁邊男人個個聽得敬佩得五體投地,想不到有人會對老婆這麼濶氣大方。

這男人掛了電話,突然轉身問旁邊的人:這是誰的手機?

 





扭 轉 近 代 文 明 的 六 種 植 物

 美國歷史學家艾弗瑞.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中,首先提出「哥倫布大交換」這個觀念。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等的突發性交流。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世紀性大規模航海的開始,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繫的開始,引發各種生態上的巨大轉變。

哥倫布大交換對地球上的每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歐洲人也因此帶來新的疾病。美洲的原住民因為沒有抵抗力,所以造成很多人喪生並且大量的文化流失。初估這次的災害造成了美洲的人口至少50-90%的人口喪生,估計當時死亡1,500到1,650萬人左右。

哥倫布大交換也替兩個半球帶來了人口增加和多樣的新作物品種和牲畜。雖然《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大多還是來自歐亞大陸或海洋,可是美洲卻貢獻了歐亞非大陸更豐富多樣的作物!在當時的探險者將它們帶回歐亞大陸之後,原產自美洲的玉米、馬鈴薯、橡膠、辣椒、可可、菸草、花生、蕃茄、番石榴、木薯、木瓜、向日葵、番薯、四季豆、腰果、胡桃、香草便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作物。

日本飲食文化史學家酒井伸雄的《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文明を変えた植物たち―コロンブスが遺した種子)就挑了其中六種植物,探討其起源、原產地、在當地如何被運用等等。酒井伸雄以這些植物們的傳播軌跡為縱軸,飲食文化、政治與產業為橫軸,透過一則則的歷史事件與故事,看到西方國家如何因此快速崛起與強大,它們如何豐富、改變人類的生活,進而推動世界文明的進程。 
Solanum tuberosum
《法蘭西植物圖譜》 (1891)


《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先談馬鈴薯。馬鈴薯的原產地是安地斯高地,孕育出出印加文明的馬鈴薯,原本是有毒的野生芋薯類,可是當地人卻善用氣候條件製作的馬鈴薯乾。馬鈴薯橫渡大西洋到歐洲後,食用性原本不受青睞,而德國是最早把馬鈴薯當成主食的歐洲國家,後來法國科學家帕門提爾
(Antoine-Augustin Parmentier,1737–1813)巧妙地讓馬鈴薯成為法國家常菜。

歐洲國力蓬勃發展要拜馬鈴薯之賜,馬鈴薯的高產量,提供穩定的熱量來源。馬鈴薯的熱量為麥類的四倍,還可預防恐怖的壞血病。馬鈴薯另一個好處是生長在地底,所以不易被戰火摧殘馬鈴薯成為歐洲主食後,歐洲人在冬天再也不用吃又臭又難吃的鹽漬肉,因為馬鈴薯可以存放過冬,在冬天還能用來喂食豬隻,讓歐洲進入真正的肉食社會

但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愛爾蘭卻因為太過依賴馬鈴薯而讓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Oomycete)造成馬鈴薯腐爛而在1845年至1852年釀成大饑荒,讓當時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


Hevea brasiliensis
《科勒藥用植物》(1897)


現代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輪胎,是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車輪。當年條條大路通羅馬時,凱爾特人製造出品質卓越的車輪,可是當時的車輪就算再耐用,卻談不上舒適。

生橡膠的特性成為實用化的阻礙,因為太熱時會熔化,太冷時會硬裂。讓生橡膠得以量產實用的硫化技術發明後,橡膠不再隨著溫度變化影響彈性,於是讓自行車和汽車乘坐舒適的充氣橡膠輪胎終於登場。

當時巴西壟斷所有橡膠生產,都是來自三葉橡膠樹的樹汁。英國人後來偷渡出三葉橡膠樹種子,在東南亞發展橡膠農場。馬來西亞迄今還是重要的橡膠生產國,橡膠園幾乎到處都能看到,我大伯從前就是在橡膠工廠上班的,還得忍受橡膠處理時的惡臭。雖然戰爭催生了合成橡膠,可是天然橡膠還是有不可取代的用途。除了輪胎以外,天然橡膠還有許多用途,例如用來製造乳膠手套和保險套。

談到這個,就提一則趣事。有位美國朋友在來訪台灣時,說他大學班上有位從英國來的同學,有天做作業時要和班上同學借橡皮擦,就問同學能不能借她rubber,結果大家不僅不借就算了,還用奇怪的表情和眼神回她。她後來才知道,在英國叫做rubber的橡皮擦,在美國叫做eraser,而rubber在美國是保險套的俗稱XD

Theobroma cacao
《科勒藥用植物》(1897)


可可豆來自生長於熱帶雨林。可可豆的採收過程中,要讓可可的果肉腐爛發酵,小時候親友家有種可可樹,可可果的腐爛發酵會發出很噁心的氣味,完全無法和巧克力聯想在一塊XD 

約在三千年前,美洲的瑪雅人就開始培植可可樹 ,稱其為cacau。他們把可可豆烘乾碾碎,加水和辣椒,混合成一種苦味的飲料。這種飲料中的可可鹼和微量咖啡因可產生興奮作用。該飲料後來流傳到南美洲和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阿茲特克人稱之為xocoatl,意思為「苦水」,他們為皇室專門製作熱的飲料,叫Chocolatl,意思是「熱飲」,是「巧克力」這個詞的來源。

16世紀時,哥倫布和西班牙人都發現並描述了這種植物和飲料,但他們對其不感興趣。1544年一個來自多米尼加的瑪雅貴族代表團拜訪了西班牙的腓力王子(Felipe II,1527-1598) ,他們隨身攜帶自己喝的可可飲料,是加了香草等香料的起泡沫的飲料,引起西班牙人的興趣,他們也開始喝這種飲料,並加入糖和其他配料。

巧克力後來成了法國上流社會的飲品。不過巧克力飲料後來競爭不過咖啡與紅茶,在末落後又浴火重生從飲品演變成固體巧克力。

在阿茲提克帝國時代,巧克力屬於藥物。剛傳入歐洲時,巧克力也被當成藥物使用。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鎂、鉀和維他命A以及可可鹼。對人類來說,可可鹼是一種健康的反鎮靜成分,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增強興奮等功效。近年一些研究也發現了黑巧克力對健康的效用,搞不好有一天會讓黑巧克力晉升成健康食品。

Capsicum annuum
《科勒藥用植物》(1897)


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從墨西哥到秘魯,古印第安人在不同地域紛紛馴化了這種作物,早於公元前7,500已用作烹調食品。厄瓜多出土的一系列考古證據指出美洲人在公元前6,000年已懂得種植辣椒,其耕作縱影遍及美洲中、南、北部,從秘魯到墨西哥皆留有古人培植辣椒的資料。

在野外散播辣椒種子的是鳥類,因為鳥類完全不怕辣。葡萄牙人致力推廣辣椒,為單調的飲食生活增添變化。辣椒迅速普及於亞洲和非洲,尤其是印度和東南亞,是料理辣椒的高手。我在馬來西亞也被訓練成無辣不歡,餐餐如同嚼辣的結果,害我來台灣唸書的前幾年,餐餐都如同嚼蠟XD

辣椒經年累月深化為中國料理的一部分,川菜和湘菜都無辣不歡。根據維基百科,明代前中國傳統的辛香料主要有薑、花椒、茱萸和胡椒等,尤以花椒為主,沒有辣椒。史料記載,辣椒是在明代末期,由海路從美洲的秘魯、墨西哥傳入中國的。初見於明末姚可成之《食物本草》,主要作為藥物使用,自呂宋或荷西台灣傳入福建月港後稱為番仔薑,再直接或間接傳入日本稱為唐辛子,同樣作為藥物使用,用來內服怯寒暖脾胃或外擦防凍,《農政全書》《通雅》等明代著作亦稱為番椒,最早稱為辣椒的記載,則見於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 並且辣椒最早亦作為觀賞植物,放進菜肴中的時間較晚。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喜愛辣椒的歐洲國家不多,匈牙利除外,他們為了保護匈牙利辣椒粉,還嚴禁把甜椒種子攜帶出國。16世紀至17世紀辣椒傳入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民眾就利用辣椒醃製食品,逐漸成為各款韓國泡菜必備的主要配料。辣椒在戰國時代傳入日本後,創造出全新辣味文化的七味唐辛子。咖哩飯是第二波辣味革命的幕後推手,因為咖哩是從英國傳入日本的,在日本咖哩飯是被視作西餐。

Nicotiana tabacum
《科勒藥用植物》(1897)


吸菸的習慣起源於安地斯高地。歐洲過去鼠疫流行促使香菸普及,香菸被奉為萬靈丹。西班牙以雪茄為主流,葡萄牙是促進香菸普及的幕後推手。各國吸菸習慣不同,法國流行鼻菸,英國流行菸斗。菸草傳入日本我後,演化出日本特有的菸管。日本過去流行菸絲,獨當一面的成人才能吸菸。

使用燃燒的方法吸食菸草是最不健康的方法,因為菸草燃燒後會製造出許多比尼古丁毒很多的有毒物質;而且這種方法也很容易造成他人受到二手菸害。菸草中還含有不少致癌物質,而吸菸及二手菸更是有強烈的致癌性。菸害毒​​物苯並芘、一氧化碳、睾丁蛋白、尼古丁等等,可導致精液質量下降,並可誘發精索靜脈曲張。吸菸,先使神經系統興奮,後又加以抑制,最後則使神經麻痹,導致勃起功能障礙。

我爸過去是個老菸槍,嘗試戒了好幾次,不過屢戒不爽,戒了就不爽。後來有一年過年我回家,想偷老爸的菸來抽著玩,怎麼翻都找不到,後來老媽才跟我們說,有一次老爸去醫院探望患了肺癌末期的老友,回家後就臉色鐵青地把香菸全都丟了,從此就一根菸都再也沒抽過!

我從沒抽菸的習慣,不過有一個原則,就是寧可抽一手菸也不甘只抽二手菸,所以朋友聚會有人抽菸,一定要請我也抽幾根,不過近年大家都很尊重別人不抽二手菸的權益,上次抽菸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了。

Zea mays
《科勒藥用植物》(1897)


新大陸的主要穀物就是玉米。不過《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試圖揭開玉米原始種的真面目,卻說玉米的祖先還不清楚。其實這有誤,生物學家早就懷疑玉米的祖先是一種稱為teosintes的雜草。不過teosintes的樣貌和今天的玉米差了十萬八千里。我現在的老闆李文雄院士在芝加哥大學曾為George W. Beadle講座教授,George W. Beadle曾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是195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eorge W. Beadle就曾經研究過玉米的演化,他估計出玉米雖然和雜草teosintes長得很不一樣,不過其差異主要是由五個基因決定的。

teosintes

teosintes


《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最後介紹興起於墨西哥的玉米農業,以及老墨巧妙的三種作物複合式栽種法,還有玉米磨粉製作玉米餅來包墨西哥捲。玉米在安地斯地區是釀酒原料。養殖肉雞帶動的大量肥育產業,實現大量肥育的技術開發,不斷演變的家畜飼育,讓玉米成了配合飼料不可缺少的重要飼料。玉米現在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

除了當作糧食作物,玉米也曾經是重要的遺傳學模式生物。《玉米田裡的先知:異類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A Feeling for the Organism)就詳細描寫了美國女性傳學家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02 –1992 ),如何利用玉米做遺傳實驗而發現跳躍的基因。麥克林托克的實驗結果太過艱澀難懂,以致她的研究被忽略了好幾十年,還好她還是榮獲198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我在UC Davis唸博士班時,有位教植物遺傳分析的女老師是她的粉絲,她發一篇人家把麥克林托克實驗簡化的論文當作考試材料,結果讀了好幾天,全班還是沒人看得懂簡化版的實驗,考試時所有人都答錯,害不少同學差點被當XD

雖然這六種植物真的對現代文明非常重要,不過六畢竟是魔鬼的數字,如果是我來寫《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的話,我會把湊成八個,降比較吉利XD 我會再討論同樣來自美洲的花生和番茄。

Arachis hypogaea
《科勒藥用植物》(1897)


根據維基百科,花生原產秘魯和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文為「瑪尼」(Maní),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同時,也有部分表明,中國也有可能是花生原產地之一。1958年的浙江吳興錢山洋原始社會遺址中,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測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1961年,江西修水縣山背地區原始社會遺址中再次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此外廣西、雲南、江西等地也曾報告過於花生形態極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經西安文保中心專家確認,距今2100年前的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農作物裡,已經出現了花生。

中國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形如香芋,蔓生」、「花開亦落地結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賈銘的《飲食須知》載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吃,滯氣難消」 ,「近出一種落花生,詭名長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莢,子如蓮肉,同生黃瓜及鴨蛋食,往往殺人,多食令精寒陽萎」 。明朝人蘭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記載。然而現今廣泛種植者,則為南美引進無疑。

到明末清初,中國沿海地區花生種植較為普遍,多次從南美洲引種花生品種,最近一次為1887年,《慈黔縣誌》記載:「落花生,按縣境種最廣,近有一種自東洋至,粒較大,尤堅脆」,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貴之物,尋常人很難吃到。

現在老美特別嗜好花生醬,我去UC Davis唸博士班時,實驗室的老美助理說,他們為了收集玻璃罐去東南亞採集果蠅,就買了一堆特大瓶的花生醬,然後沒事時就挖花生醬直接吃,居然也能嗑上癮,有一陣子實驗室大口大口狂嗑花生醬到離譜的地步,後來覺得實在太誇張了才集體戒掉花生醬XD

Solanum lycopersicum


根據維基百科,一般認為最先種植番茄的是秘魯人。16世紀到17世紀,剛被引進歐洲(西班牙)時成被當成食物,但是當時人們所食用的部分並非果實,而是葉子,由於番茄葉子中的毒素導致食用者中毒,以致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人們當做觀賞植物。18世紀開始作為蔬菜在南歐種植。

祕魯人在初識番茄時視其為毒果子,稱為「狼桃」,16世紀,英國俄羅達拉里公爵見番茄外皮鮮美紅豔,帶回英國送給情人,從此,歐洲人稱其為「愛情蘋果」。 產銷量最大宗的美國,早期大部分民眾以為番茄有毒,也有視其具有性功能,視為「愛情蘋果」,到18世紀中葉,開始有人種植,食者自然是一些需要催情者,而傳教士被禁止食用。百年後,美國人敢吃番茄了,卻得花上幾個鐘頭烹煮,認為經長時間煮會消除番茄中的毒性。

可是現代美國人吃炸薯條卻必配番茄醬。在英語中番茄醬叫做 ketchup,這個詞過去不是指番茄醬,而是指特別的調味汁或者魚汁。關於這個詞的來源有多種理論。一種理論是來自粵語或閩南語的「茄汁」,馬來語中的詞也來自粵語。另一種理論是只來自馬來語。

如果沒有哥倫布大交換,我們現在的世界絕對會乏味許多。在充分了解上述八大植物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其成為現代社會重要支柱的發展歷程,我們會體會到,我們確實活在一個富足而幸福的時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