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22, 2014

北歐之旅(第 3 天)愛沙尼亞塔林 + 《哈佛家訓》沙子的命運

Tallinn-Estonia,塔林- 愛沙尼亞(2)
舊城區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 



愛沙尼亞 獨立建國 的感人故事-1







北歐之旅( 3 )愛沙尼亞塔林

3   塔林→里加Riga(拉脫維亞)


PCLin 0521


今日行程安排,早餐過後展開塔林市區觀光,舊城區於西元1997年被列為世界遺產,2011年當選歐洲文化之都整座城鎮被分為兩大部分:上城的圖姆皮及下城的舊城區,首先參觀哥德式的聖尼古拉教堂,而後來到最著名的短腿街及長腿街,接續參觀塔林最大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以及古老的圖姆皮城堡,接著參觀窺視廚房塔及三姐妹之屋,最後參觀位於下城區的市政廳廣場,午後告別愛沙尼亞,搭車前往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


愛沙尼亞地區的史前先民是屬於芬蘭-烏戈爾Finno-Ugric人的愛沙尼亞族人,直至西元一二二七年,愛沙尼亞漸被丹麥和日爾曼人的利沃尼亞騎士團the Brethren of the Sword征服,基督教因而進入。

愛沙尼亞18世紀被俄羅斯吞併,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再次被蘇聯吞併。愛沙尼亞跟立陶宛、拉脫維亞這波羅的海三小國在1991年脫離蘇聯正式獨立,2004年加入歐盟,並在2007年加入申根會員國,2011年開始使用歐元為貨幣

聖尼古拉教堂:哥德式建築的教堂建立於13世紀,但是於西元1944年及1982年接續遭受到炸彈攻擊及大火的損毀,現今的模樣是後來重建的。

長腿街及短腿街:這兩條街道的起始點差不多,一長一短銜接上下城區,顧名思義,長腿街較寬且長,可以通行車輛,短腿街只能讓路人行走。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此教堂位於上城區,19世紀末由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及尼古拉二世所建立的,所有費用當然來自於俄國,屬於傳統俄羅斯式教堂,共有5做洋蔥式圓頂。

圖姆皮城堡:此建築是塔林至今保留下來最古老的,幾世紀以來各方統治者在征服愛沙尼亞後,都以此城堡作為權力的象徵。

窺視廚房塔:原為砲兵塔,作為軍事防禦用途,高度達30多公尺,因執勤的士兵可由塔頂的窗口看到自己家中的廚房,才有如此的名稱。

三姐妹之屋:建築於15世紀的民宅,是典型的商人住宅,三棟唯一相同的建築物,相當具有特色。

 市政廳廣場及市政廳:此廣場為整個下城區的中心,廣場中的市政廳更是舊城中最高的建築物,耗時30年才興建完成,屬於哥德式建築,其中的鐘塔上有著著名的老湯姆士風向標隨風飆動,這也是塔林的標誌。


塔林名稱由來
西元一二九一年丹麥人在瓦爾德馬Waldemar 二世的統帥下征服了該地區以舊要塞為基礎建立起堅固的石造城堡與第一座教堂,這一個歷史的變動給予了塔林(愛沙尼亞語Taani Linn即「丹麥城堡」之意)名稱的由來。




愛沙尼亞國旗之意義
 File:Flag of Estonia.svg

藍色代表天空,象徵信心和忠誠。黑色表示土地,象徵過去被異族壓迫的歷史;白色代表國土的冰雪,象徵自由、純潔和未來希望。




蘇俄沈船紀念碑(勝利女神塑像)-
(領隊Peter Chiu邱重儒送我們的景點)
東正教為三個十字架畫在一起
代表聖父母子三位一體而下面那一橫斜放
(表示記住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屠殺)

涅夫斯基大教堂
The 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Tallinn Kirche
看它華麗的圓頂外型就知道是座東正教教堂

涅夫斯基大教堂旁春天的庭園



素月說這棵是馬栗肋


塔林老城 Tallinn-old-town


藍珠美說此位街頭藝人長像似其父親


德亞樹脂的陳明河賢伉儷
(陳兄古道熱腸昨夜為了借我們電湯匙樓來回跑三趟)-
窺視廚房塔如童話般的中古世紀城堡


聖靈教堂大時鐘-這是城內最古老的公共時鐘
(陳明河熱心地搖帽,告訴團友我們在此)

塔林聖尼古拉教堂 
Tallinna_Niguliste_kirik


三姐妹之屋

左一為愛沙尼亞塔林導遊

市政廳廣場-我們的團員
一下子就和愛沙尼亞塔林年輕小伙子打成一片

市政廳廣場

市政廳對面古典藥局






行車距離:塔林─315公里(約4小時30分)─里加

趁塔林拉車到里加之際領隊Peter Chiu邱重儒講解歐盟的發展歷史我們在旅展買此趟的北歐12天之旅費才只十萬三千九佰元,全程只住四星級酒店,但我們認為五星級領隊遠比星級酒店重要,本來本團由很資深的彰中校友陳瑞堅帶領,因他臨時有事,改由邱重儒帶團,均很幸運!



歐盟發展歷史

五星級領隊Peter Chiu邱重儒


有鑑於大戰之恐怖法國總和外交部長羅伯特·舒曼,和政治經濟學家讓·莫Jean Monnet),認為以利結合才能消弭戰爭。於是爭取戴高樂總統的同意訪問世仇德國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故兩人一起被稱為「歐盟之


有關歐盟的歷史發展背景如下:

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統一的思想就已經出現。中世紀時期的法蘭克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等都將歐洲許多地區統一在其疆域之內。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攻破後,波希米亞國王Podebrady之喬治就於1646年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當時就有歐洲人設想歐洲仿效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歐洲合眾國,支持此提議者包括拉法耶特侯爵、泰狄士‧高斯士高等。19世紀初,拿破侖曾在大陸封鎖(按:針對英國實施,當時英國未被佔領)期間在歐洲大陸實行關稅同盟。


1951年,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鋼鐵)、義大利、西德(煤礦)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合作推動煤與鋼鐵的生產銷售。1957年,六國在羅馬簽署《羅馬條約》。1958年,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早期被稱做:歐洲共同市場,簡稱歐市)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力、商品、資金、服務的自由流通。

19906月,在盧森堡申根簽約,消除過境關卡限制,使會員國間無國界,於199311日生效。

19921月,簽訂《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設立理事會、委員會、議會,逐步由區域性經濟共同開發轉型為區域政經整合的發展。並將歐洲經濟共同體更名為歐洲共同體

199311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生效,歐洲三大共同體納入歐洲聯盟並另共同發展外交及安全政策,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目前有27國。


1999年推出共同貨幣「歐元」。200211日,正式啟用。

以下為歐盟地圖





~~~~~~~~~~~~~~~~~~~~~
《哈佛家訓》沙子的命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養蚌人,他想培育一顆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去大海的沙灘上挑選沙粒,並且一顆一顆地問它們,願不願變成珍珠。

那些被問的沙粒,一顆一顆都搖頭說不願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結果,他快要絕望了。就在這時,有一顆沙子答應了。因為,它一直想成為一顆珍珠。

旁邊的沙粒都嘲笑它,說它太傻,去蚌殼裡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只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多麼不值得!

那顆沙子還是無怨無悔地隨養蚌人去了。斗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子已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的那些夥伴們,有的依然是海灘上平凡的沙粒,有的已化為塵埃。

※※※
如果說這世上有「點石成金術」的話,那就是「艱辛」。你忍耐著,堅持著,當走完黑暗與苦難的隧道之後,就會驚訝地發現,平凡如沙子的你,不知不覺中已長成了一顆珍珠。

不要去嫉妒珍珠,當初它選擇成為珍珠的時候,別人都不願意。也不必過分去仰慕珍珠,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沙子也有沙子的幸福,雖然它不能閃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