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1, 2014

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 富人與窮人差距越來越大的秘密



超精彩另類布偶秀,一定要看


超越教育!線上學習新革命:葉丙成



越南女孩眼中台灣和越南差異: Vietnam VS Taiwan






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

-張忠謀的演講


我們總認為在學時間才是我們的學習時間,以我個人為例,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加上博碩士五年,算一算也有二十一年的時間待在學校,那我到底在學校學到什麼東西﹖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可以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二年前,我開始動筆寫自傳,參考了很多昔日留下來的資料,以及三十多年前自己寫的博士論文,結果卻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懂。後來再重翻過去讀的滾瓜爛熟的大學工程教科書,竟也不太看得懂。

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之後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幾乎等於零。因此當我說學校生活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時,指的絕非謀生知識的學習。

「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他曾說:「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呢﹖我自己分析有三個原因:

第一,在學期間是培養求知心最好的時候,換句話,你要把握機會多方面培養興趣,無論是文學、藝術、科學都行,這就是一種求知心。

第二,你必須培養學習的習慣,包括終生學習的習慣。如果年輕人在學期間既沒有培養求知心,又沒有培養學習的習慣,我認為他是在浪費時間,那麼就算他考試考得再好,教科書背得再熟,我都認為沒有用。

第三,培養思考能力。學習只是一種input,如果沒有經過內化(internalize)的過程,去發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學習習慣是兩項基本能力,若沒能在求學階段及時培養,完全是虛擲光陰。

事實上,普通人常掛在嘴邊的「活到老,學到老」,並非我所認同的終生學習,因為每個人所堅持的終生學習絕非是泛泛的「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必需具備「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三項要素。


終身學習的第一要素:訂定目標
終生學習必須設立長期目標,也可稱做終生目標,同時也要有長則幾年、短則幾天的短期目標。舉例來說,我認為每個人都需定下「一定要能跟得上所屬行業」的終生目標,不論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都要跟得上該行業的最新潮流。像我自從出校門後,就一直待在半導體業,因此我所立的終生學習目標,就是要跟上半導體業的發展。當我處在技術的領域,我就要求自己要跟上技術的最新發展,後來轉往業務領域,我的目標就換成要跟上半導體各項業務的發展。

我踏出校門時,根本不認識Transistor(電晶體)這個字,這不是因為我無知,事實上當時很少人瞭解電晶體。但是過不了幾年,情況丕變,很多人全都知道電晶體的存在,可見知識是以很快的速度前進,如果無法與時俱進,就只有等著失業的份。因此,人人都該抱持職業壽命目標是:「無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要跟上潮流」。

至於短期目標,範圍則大得多,因為它可以是興趣,也可以與工作職務的調動相結合。當一個工程、技術、或研發的人才,被拔擢成為經理人時,他開始需要涉獵財務、行銷等其他相關知識,如果原本沒有這些知識基礎,就要盡快設立短期目標,在未來半年內盡量地學習。這是必要的學習階段,倘若不這樣做,新職務可能無法得到完全發揮,這是每個人在工作上可以經常設定的短期目標。

提到興趣,在音樂方面,我建議對馬勒音樂有興趣的人,可以把馬勒的其他曲目也拿來聽一聽,只要是有音樂底子的人,不消幾個月就可成為專家,因為馬勒的作品並不多,不像貝多芬,至少要2年的時間才夠。以上所指的是業餘的興趣。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
也就是你對學習要下決心,決定要花多少時間來從事終生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以聆聽為例,其實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種學習。聆聽的要訣首先要「專心」,我在交大授課時,曾用一小時專門闡述「專心聽」的技巧及重要性。

一般人的觀念是大家要盡力培養口才,卻忽略了聽的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比講的能力更重要。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聽者能完全瞭解講者所說的內容,那他聽的效率是100%,可是大部分人的效率卻連50%都達不到。

想藉由聆聽得到學習效果,第一個必要條件是專心聽以提高聽的效率,第二個重點則在於你是否能將聽到的內容,經過內化(Internalized)的過程。

我隨身攜帶一本小記事簿(PCLin:現在我無筆及紙化,改用智慧手機的「便籤」),這是我的學習工具之一,每當我聽到一些好觀念及資訊,一定隨手紀錄下來。本子的大小需要講究,太大太小都不恰當。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譬如為了知己知彼,我十分注意客戶的財務報表,資料來源很多,因為所有美國上市公司都會對外提供財務報表,另外也可以從Wall Street Journal得到相關訊息,但是這些資料,如果你沒有經過消化,還是沒有用。

我有一本標準型筆記本,我在家看財務報表時,一看到重點就趕快記在筆記本,之後每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就像溫習教科書一樣,這就是internalize的過程。當然你不可能百分之百記得全部的內容,可是你一定不會漏掉重點--例如客戶是不是要垮臺了﹖還是成長得很快﹖這你絕對會記得。

有時當我與客戶談話時,他們往往很驚奇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我就跟他們說,這些都是公開資訊(public information),只是別人沒有注意到罷了。

終生學習必須有紀律、花時間、嚴肅看待。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影響生活習慣。我每天會盡可能看書2小時,閱讀的內容可以是與工作相關的資料,或是客戶的財務報告,也可以做純興趣的閱讀。

像閱讀歷史,聽聽馬勒的音樂,年輕時每天花4小時,現在年紀大了,只花2小時,週六、周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9個小時用在看書、聽音樂。這樣一來自然不熱衷應酬,因為有更具樂趣的事情可做。

至於運動,我覺得打爾夫球的運動效率不高,不如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這是最高效率的運動,運動量相可抵高爾夫球的好幾倍,可見終生學習的紀律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終身學習的第三要素:有計畫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計畫,學習如果沒有計劃就會事倍功半。所謂的計劃是先設定你的長、短期目標,你要看什麼書、讀什麼雜誌、報紙,或是要跟誰說話都要有計劃。

尤其是跟誰講話一定要想清楚,因為生活習慣也跟平常接觸的人具有密切關係,會決定你的交友圈,因此對要認識哪些人也要訂出一個方向。

像我對經濟、趨勢的議題一直濃厚興趣,因此交往的朋友常是學術界、經濟界人士。不過跟這些專業人士交往前,自己要先打好基礎,不然彼此的談話很難出現交集,也就毫無樂趣可言。至於認識這些人的方法,是先打聽好這些人出現的場合,找機會跟他們認識。

此外,回學校充電也是必要的,即使很忙,每年也應抽出一、二個星期到學校聽課,即使不是正式的上課,也可多參加研討會,一年五到十次,聽的時候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

總之,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學習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個人並不需要進大學,更不需要進研究所才能培養出這些能力。

我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如何鑑定一所學校的好壞﹖一般的答案是師資好、設備好,在我看來,這倒是其次。我認為一所學校最重要的是學生,要有好同學才能培養你的求知心、良好的學習習慣,思考能力。

如果有人踏出校門許久,還在談論自己的學校,除非你那時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那才值得懷念。倘若只將學校當作一個吸收知識的地方,我是不覺得有何懷念的價值。

過去常看到一些四、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的人,喜歡說自己出身某某名校,每次聽到這種言論,我總覺得奇怪,因為他們給我一種「這些學校很難進」的感覺,換言之,他們將那幾年當成生命的巔峰,以後就都在走下坡路

你會發現,那些會把名校掛在嘴邊的人,他生命的顛峰歲月往往真的就只在考上一所好學校。在座如果誰有此習慣,我勸你最好早點戒掉。






~~~~~~~~~~~~~~~~~~~~~~~~~

富人與窮人差距越來越大的秘密


富人用眼光把握商機,窮人用眼睛看機會。真乃天壤之別,30年前別人說下海能賺錢,說別人是騙子;20年前別人說炒股能賺錢,說別人是騙子;10年前馬雲說互聯網能改變人們的生活,都說他是騙子;現在說別人是騙子的人生活品質一天比一天差,成為別人成功的見證者,而那些所謂的騙子成了時代的標誌。

李嘉誠說:“每一批富翁的造就是:當別人不明白他在做什麼的時候,他明白他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他在做什麼的時候,他理解他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您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您的成長軌跡,決定您的人生成敗。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您不會懶惰;
和積極的人在一起,您不會消沉;
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與高人為伍,您能登上巔峰。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
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都一樣。
態度決定一切。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於您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您的人生變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如果您想聰明,那您就要和聰明的人在 一起,您才會更加睿智;如果您想優秀, 那您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您才會出類 拔萃。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幸事。

雄鷹在雞窩裏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怎能博擊長空,翱翔藍天?野狼在羊群裏成長,也會“愛上羊”而喪失狼性,怎能叱吒風雲,馳騁大地?如果您想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那您就要和群鷹一起飛翔,而不要與燕為伍;如果您想像野狼一樣馳騁大地,那就要和野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與鹿羊同行;正所謂“畫眉麻雀不同嗓,金雞烏鴉不同窩。”這也許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您想聰明,那您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您才會更加睿智;如果您想優秀,那您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您才會出類拔萃。

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幸事。一個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圍圍的朋友決定的。朋友越多,意味著您的價值越高,對您的事業幫助越大。朋友是您一生不可缺的寶貴財富。因為朋友的激勵和相助,您才會戰無不勝,一往無前。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於與人相處,攜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處則在於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

^_^小常識


美國頂尖醫生談癌症-太珍貴了!


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以下的內容100%真實,請您一定耐心看完。從醫15年來,我也反覆告訴病人這些事實,但是沒有人願意去聽,更沒有人願意去相信。或許,我們的同胞們真的需要清醒了。說的直白一點,癌症治療其實就是一種賺錢手段。據估計,癌症治療每年在全球賺6000億美元,其中,單在美國年賺 1200億美元。

怎麼才算是成功的抗癌案例呢?美國癌症協會和美國大學腫瘤學和血液學給出的答案是凡是經過治療能多活5年的癌症患者都可以認為其抗癌成功。 同時雙方都坦言“即使癌症病人不接受任何治療也有可能撐 7 到 10年。”當然,只有我們醫生才能拿到這些雜誌。不是你們——癌症病人。


 1.據統計,替代療法治癒癌症的機率比傳統治療高十倍 
注意:我這裡說的是“治癒”其次,牢記另一件事。腫瘤只是一個症狀。它不是引起癌症的罪魁禍首。從你患上癌症,到你抗癌所受的煎熬,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所謂“科學”解鈴還須繫鈴人。別再盲目信科學,到時你的病也就自然好了。

此刻的我正在與癌症進行第三次惡戰。在癌症發作之時,我並沒有接受任何化療、放療或者手術治療。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我都一一挺過來了。現在我大腦裡又長了成膠質細胞瘤,醫學上認為這種腫瘤是腦瘤中不可治癒的。5個月前,醫生的診斷結果給我判了死刑——我還有僅僅10個月左右的壽命。

在抗癌期間,我一直服用中藥、大劑量的維他命C;接受針灸、脊椎按摩療法、順勢療法;嘗試不同的膳食營養搭配。 沒錯,剛開始我的病情惡化。癌細胞迅速轉移到我的淋巴結、肺部和骨骼上。但是,到這周,我可以很高興的說我的淋巴系統和骨骼上的癌細胞已經消失殆盡。先前我肺部的6個腫瘤,現在只剩下2個了。腦中的腫瘤也縮小很多。我從來,從來沒有接受他們所謂的化療、放療或手術治療。

這裡有個非常有趣的數據。當然,普通人根本得不到除非你是醫生。每年都有1000多名主治癌症的醫生被診斷出癌症。但是只有不到10%的人選擇接受他們給病人進行的那套治療方案。這有點像另一個赤裸裸的事實——不到25%的兒科專家會給自己的孩子接種疫苗,因為因接種而導致猝死和各種副作用的風險遠比患病本身的風險高得多。這不是在哄你,這是事實。

醫學關心的是金錢,不是你的健康。不幸的是,它卻愚弄了眾人,特別是老年人、殘疾人及窮人。他們糊裏糊塗的陷入圈套,早早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與此同時,那些百萬富翁們正乘坐著私家噴射機駛往歐洲,甘願花大把的鈔票接受替代療法並且重獲了健康。

替代療法總是很靈嗎?不,當然不是。在這世界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事物。但是替代療法值得你一試。除非你大限已至,否則你絕對不會因為接受了替代療法而死去。話又說回來,如果真是你的時間到了,即使華陀在世也無濟於事了。然而替代療法卻能保證你生前最後的生活品質。雖然那些接受替代療法的癌症病人們最終也難逃疾病的魔爪,但是至少他們可以在彌留之際與家人相聚,有的甚至還能認出自己的家人。 他們並不像那些接受了化療、放療的病人那樣骨瘦如柴,更不像他們那樣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連家人都辨識不出來。

那些接受傳統治療的病人晚期被癌症蹂躪的慘不忍睹。有時,甚至連你都不敢確定躺在你面前的是不是那個從前精神百倍容光煥發的他。他們所承受的身心之痛是我們永遠也體會不到的。但是,帶給他們的,是一次次的失望,是醫生一次次的搖頭感慨:“呃……情況不太樂觀啊,我們還得加強對你化療放射的力度。”
這一切的罪惡性在於你的醫生明明知道這套把戲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卻依舊把你推向萬劫不復之地!

在我成為醫師的那一天,我對自己、對上帝鄭重宣誓。我也一直以身作則。我並沒有因為當醫生而功成名就而致富,因為我拒絕與其他醫生同流合污,宣揚那一無是處的傳統療法。

真心希望你們能仔細閱讀以下內容。你的生活,很有可能,會因此不同。約克坎特雷爾, 醫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被灌輸“化療是治療癌症的唯一途徑”的思想。直到現在,約翰霍普金斯才最終決定告訴你們這裡還一種替代療法。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的有關癌症的最新資訊
1.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癌細胞。在常規測驗中這些癌細胞並不會檢驗出來直至他們滋生到幾億個。當醫生告訴癌症病人經過治療他們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了,其實,這只意味著化驗沒辦法檢測出癌細胞,因為它們的數量還沒達到可檢測到的程度。
2.在人的一生中,癌細胞會出現6到10次不等
3、當一個人的免疫系統抵抗力強的時候,癌細胞很容易被殺死從而阻斷了它繁殖、形成腫瘤可能性。
4、當一個人得癌症時通常也意味著他有營養不良等問題。這或許是來自遺傳,但是其中也有還境、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
5、要想擺脫營養缺陷綜合症的困擾,你需要改變飲食結構,多吃些營養豐富的食品;一日4到5餐並且在裡面添加增強免疫力的物質。
6、所謂化療就是殺死體內那些繁衍迅速的癌細胞。但是,與此同時,它也扼殺了骨髓、胃腸道中迅速生長的健康細胞,並嚴重影響五臟機能。
7、放療在摧毀癌細胞的同時也對健康的細胞、組織和器官造成了灼傷、疤痕等不同程度的損害。
8、在化療和放療的初期,腫瘤在尺寸上是有縮小的趨勢的。然而,治療效果卻和治療時間不成正比。化療、放療的時間眼看著一天天增長,腫瘤卻還在病人體內肆意妄為。
9、當體內因長期化療、放療積聚了過多有毒物質時,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就會大大下降甚至澈底崩潰。因此一點點小感染或者併發症就足以讓癌症病人賠上性命。
10、長期的化療和放療會使癌細胞產生免疫,這時候要想摧毀癌細胞也就難上加難了。那手術治療呢?很抱歉的告訴你,它極易引起癌細胞的轉移。
11、癌細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長需要大量能量,因此控制癌症病人營養的攝入,即醫學界所指的“餓死癌細胞”也是抗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附錄:助長癌細胞繁殖的食物
A.像甜味劑這些用糖精做的糖分替代品對身體都是有害的食用起來更為安全放心的是像蜂蜜、糖蜜等產品。但前提是一定要控制攝入量。我們平時家裡吃的食用鹽都是因為添加了某種化學物質才呈白色。所以,用布拉格的氨基酸或者海鹽來代替它會比較好。

B.牛奶能促近體內粘液的分泌,尤其是促進胃腸道內粘液的分泌而癌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就是粘液。所以癌症病人要果斷掉喝牛奶的習慣通過喝不含糖分的豆漿來餓癌細胞。

C.癌細胞適宜生長在酸性環境中以肉食為主的飲食是呈酸性的。所以最好的飲食結構是多吃魚,適當搭配一點肉食,如雞肉。肉裡面也含有抗生素、生長激素和寄生蟲,這些都對人的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對癌症病人更為不利。

D.如果你每餐80%是由新鮮的蔬菜、果汁、全麥、堅果和適量水果構成的那麼它們可以為你身體營造鹼性環境。 其他20%可以吃些豆製品。新鮮的蔬菜榨汁可以提供能被人體迅速吸收的活性消化酶並能在短短的15分鐘之內到達細胞內,從而達到滋養細胞、促進健康細胞生長的作用。想要獲得活性消化酶來幫助細胞生長的話就喝點新鮮的蔬菜(大多數蔬菜都可,豆芽也可)榨汁吧!此外,每天吃2到3次的生菜也對健康有益。消化酶在104華氏(40攝氏度)的高溫下會失去效力。

E.遠離咖啡、茶、巧克力這些咖啡因含量高的產品。含有抗癌物質的綠茶倒是個不錯的替代品。至於飲水問題,為了避免自來水裡的致癌物質和重金屬最好是喝純淨水或者過濾水。不要喝蒸餾水,它是酸性的。

12、肉類蛋白很難消化而且需要消耗大量消化酶未能及時消化的肉類滯留在腸道內時間過長,進而腐爛,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大威脅。

13、癌細胞壁被一層厚厚的蛋白質包裹著不吃或者少吃肉可以減少消化酶的消耗,從而使消化酶更集中的攻擊癌細胞的蛋白質細胞壁。與此同時,號稱體內“殺手細胞”的各個細胞也可以及時的吞噬癌細胞。

14、一些能增強免疫力的膳食補充物可以使體內白細胞殺死癌細胞。其他像維他命E的補充物能產生或者能即時清理已死亡、受損或沒用的細胞。

15、癌症是一種考驗人們心靈、肉體、精神的疾病。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會幫助戰鬥於癌症最前線的病人們痊癒而歸。相反,憤怒、無情、刻薄卻會使身體進入到高度緊張且呈酸性的環境。所以,讓我們學著去愛去寬容吧!去放鬆去享受吧!

16、癌細不能在有氧環境中生存繁殖。每天適量運動、深呼吸都可以使更多的氧氣進入細胞內。“氧氣療法”是另外一種運用在抗癌上的手段。


1、切勿將塑膠容器放在微波爐中加熱。
2、切勿將塑膠瓶裝水放在冷藏庫裡冷藏。
3、切勿將覆蓋有塑膠保鮮膜的食品放入微波爐中加熱。
以上三條資訊是約翰霍普金斯最近發表在通訊上的。




~~~~~~~~~~~~~~~~~~~~~~~~~~~

(^_^ )HA HA HA 笑話

1、媽媽問五歲小女兒:“你今年想要什麼生日禮物?”
小女兒即答:“我要一盒避孕藥!”
母親即問:“你要來做什麼?”
小女兒:“我已經有四個洋娃娃,不想再要了。”

2、媽媽叫皮皮起床:“快點起來!公雞都叫好幾遍了!”
皮皮說:“公雞叫和我有什么關係?我又不是母雞!”







~~~~~~~~~~~~~~~~~~~~~~~~~

史上10大難解之謎



(1)中國秦兵馬俑驚現2000年前光亮如新的寶劍:
 

 1994年在秦始皇兵馬俑發現一批青銅劍,這批劍內部組織緻密,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測試後發現劍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世界,因為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
 
(2)印度男子不吃不喝長達68年之久:
 

 一名叫普拉德·賈尼的印度男子,在長達68年的歲月?,他一直不吃不喝,也不大小便,賈尼曾正在印度西部一家醫院接受觀察,他的神奇令該醫院的400名醫生感到困惑,醫生說,他雖不吃不喝,但他的確形成了尿,但是卻又被他的膀胱壁吸收了,目前還無法對此做出科學的解釋。
 
(3)中國禪師六祖慧能肉身千年不腐之謎。
 

 唐朝的慧能大師,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菩薩(肉身不壞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於廣東韶關的南化寺。文革時期,偏激的紅衛兵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謂的牛鬼蛇神,為驗證慧能大師是否為人工偽造的,曾經用釘錘在大師的胸口處,硬是挖一個小洞,結果赫然發現大師體內器官皆完好無缺,當場嚇得紛紛跪地叩拜。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中國佛教禪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師的開悟偈。大師開創頓悟法門,大興禪學,使禪宗從此風行全國,速播海外。說法三十七年,度人無數。唐先天二年,在曹溪人定二十餘天,和四眾告別,說偈坐脫。留下金剛不壞的肉身,既未注射防腐劑;又非真空密閉;廣東氣候炎熱,環境潮濕;至今已歷1200餘年,不腐變,不枯槁;依然神態安詳。
 
(4)印度希沃布里村「自行升空的聖石」。
 

 印度希沃布?村一座廟前的2塊各重900斤的聖石,只有人們用右手的食指放在聖石底部,異口同聲不停頓地喊著「庫馬爾-阿利-達爾維-奇-奇-奇」,石頭就會像活人般從地上彈起懸升到約2米的高度。直到喊得上氣不接下氣時,才會落回到地上,關於它的成因,至今沒有任何可靠的說法。
 
(5)菲律賓失蹤飛機48年後原樣再現:
 

 1985年,一架48年前由菲律賓飛往民琴那峨島失蹤了半個世紀的客機,在新幾內亞的沼澤內被發現。更令人無法理解的是,這架飛機看來就像它失蹤時一樣簇新。在機艙內找到的報紙,日期是1937年1 月的第3個星期日,保溫瓶內還有滾燙的咖啡,味道完全沒變電池仍充滿電,調查人員無不悚然。
 
(6)西班牙薩拉曼卡遠古大教堂太空人浮雕:

 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市一個遠古大教堂上竟有著神秘的太空人浮雕。這是伊諾尼馬斯大教堂,修建於西元1102年。令人驚奇的是其上有一個特殊的圖案格外吸引人,這是一個太空人的圖案。這個圖案是很清晰的身著宇航服的宇航員:有可能在一千多年前太空人能夠穿越時空隧道?
 
(7)西班牙4000名士兵集體神秘消失:
 

 西班牙4000名士兵失蹤案是聳人聽聞的,卻是真實的,它被白紙黑字記錄在西班牙官方文獻和權威的軍事史上。l7l1年,4000名西班牙士兵駐紮在派連民山上。第二天援軍到來候卻發現整個駐紮地一片沉寂。官方調查了好幾個月,也沒有找到任何線索。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樁集體失蹤案。
 
(8)泰國「不化童屍」:
 

 泰國一家庭的兒子在6歲時病逝。夫婦將兒子在寺院內安葬,奇怪的事就發生了!夫婦經常夢到兒子說寺院的生活不習慣,之後便送回家中,此後再沒有做同樣的夢了。多年以來,雖然屍首已乾,但頭髮及指甲仍是不斷生長的!
 
(9)美國班機進入神秘的「時空隧道」:
 

 1955年,914號班機從紐約起飛,飛往佛羅里達,突然途中失蹤,當時認為該飛機掉入大海,但時隔35年後,914號班機突然出現在委內瑞拉。當這些人回到美國的家?,令他們大吃一驚,孩子和親人都老了,而他們仍和當年一樣年輕。真的有時空隧道嗎?
 
(10)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神秘消失之謎:
 

 1975年的一天,莫斯科的地鐵?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失蹤案。那晚上21點16分,一列地鐵列車從白俄羅斯站駛向布萊斯諾站。只需要14分鐘列車就可抵達下一站,誰知這14分鐘內,載著滿車乘客突然消失了。軍隊和地鐵管理人員對全莫斯科的地鐵線展開了一場地毯式的搜索。但始終沒有找到乘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