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面山親山步道~探尋臺北古城牆的源頭活動
(空中攝影) 看見台東
攀爬大金面山(剪刀石山)
PCLin 1212
今天下午隨著「中央社週四下午登山美食隊」,車停於內湖環山路二段50巷底的港華一號公園,就走金面山親山步道,經過竹月寺、論劍亭,然後拉著繩索攀爬光禿的大斜壁(稜岩),登上大金面山(剪刀石山) 。回程走另一較西邊的路線而呈9字形,晚上在大湖餐廳聚餐。
大斜壁看似驚險,但岩壁鑿有石階,又設有牢固的繩索,實際走時,因為砂岩飽含石英質礦物,磨擦力很夠,並不覺得危險,故在稜岩上看到十一戶人家帶小孩子來攀爬光禿的大斜壁。下行時,心無罣礙,還可以眺望遠近明媚風光。
剪刀石山及金面山名稱由來
大金面山又名「剪刀石山」,海拔258公尺,是金面山的最高峰,山頂有巨石崢嶸,凸向北方,從金龍產業道路仰望,頗似剪刀,因而得名「剪刀石山」。真正基石所在的金面山海拔181公尺,只是小山頭,反而沒有什麼名氣。
剪刀石山,巨石崢嶸,是二千萬年前形成的沈積岩,原位於淺海地帶,六百萬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 將這些海底沈積岩推擠成山,由於砂岩飽含石英質礦物,在陽光照耀下,
像金子般閃閃發亮,而被稱為「金面山」。金面山多岩石,光緒年間,台北建城,就在此地設有採石場, 開採砂岩,以做為建造城牆之用。
剪刀石山,展望絕佳,是台北郊山難得具有大山氣勢的一座山峰。坐在巨石上, 眺覽遠近風光,回首來時路,不禁為內湖山巒的美麗而感動。
我們走9字形之路線圖
Tony 金面山地圖
金面山細部地圖
路過風光明媚的碧湖
金面山親山步道登山口解說牌
冬天爬山覺得很涼爽
通往金面山的山林小徑
明確路標
拉著繩索攀爬
大岩壁鑿有石階,又因砂岩飽含石英質礦物,
磨擦力很夠,並不覺得危險
向後看見徐協理殿後,保護馮大明
遠方為101
馮大明眉開眼笑
巨石崢嶸
手腳並用
論劍亭
由論劍亭遠眺101
金面山論劍
-感激蔡材勇隊長暨夫人石雪珠賢伉儷
先來探路,使我們攀爬具有大山氣勢的大斜壁、
展望絕佳、且心無罣礙
在剪刀石山上打印亭看到十一戶人家帶小孩子來
英國女子帶兩小孩子來
蔡材勇隊長是文武全材的勇將
王應機總編輯登高望遠
英國女子所帶的兩小孩子
右一林欽蘭
(下月將返回溫哥華,讓人有不捨的感覺)
此兩英國小孩子走大斜壁如履平地
剪刀石山,展望絕佳
徐協理講一笑話-
他說他上新聞英語課時,
老師問大家在家中最令人害怕的害蟲是什麼?
有人答蟑螂、有人說大蜘蛛、有人講壁蝨子、
最後有一個人害羞地答是老婆,
讓大家笑得酣暢淋漓
蔡材勇隊長解說採石場遺址
白臼樹石地坪
竹月寺下行有路燈
港華一號公園夜景
學習電子報-天堂招標
天堂的門壞了,上帝要招標重修。
印度人說:「3,000弄好,理由是材料費1,000,人工費1,000,我自己賺1,000。」
德國人說:「要6,000,材料費2,000,人工2,000,自己賺2,000。」
中國人淡定地說:「這個要9,000,3,000給你,3,000我的,剩下3,000給那個印度人幹。」
上帝拍案:「中國人得標!」
後來地獄的門也壞了,閻羅王吸取了上帝的教訓,制定控制價3,000。
德國人看了一眼,走了。
印度人報價3,000。
中國人給了評標的小鬼500,報價3,000,又得標了。
德國人、印度人很納悶。之後,中國人花了500材料,500人工,修了一半宣佈停工,拖了半年,閻羅王被逼追加投資3,000,完工。
再後來天堂連接地獄的電梯壞了,也要重修。經過前面兩次教訓後,控制定價3,000而且規定要一次性修好。
德國人又來,看了一下走了。
印度人報價3,000。
中國人也報價3,000,並稱完工後有茅臺送,又得標了。
拿到錢後中國人開工。材料500,人工500。完工後,上帝叫人驗收。事先收了中國人紅包500的驗收員聲稱「合格」。
不久又壞了,安監、質檢(都收了錢)等部門說超載所致,要重建。上帝被逼追加資金9,000重建!
再再後來,通往人間的大門也壞了,死的上不來,投胎的下不去,上帝與閻羅王都著急。 問題很嚴重。
經過前幾次的教訓之後,天國嚴格定價3,000,監理、審計現場跟蹤!並且免費保修1億年。
德國人被嚇跑了。
印度人報價3,000。
中國人來了,報無償修理,且免費保修2億年,但要1億年的管理權,上帝和閻羅王都同意了。
中國人修好了門後,在門口設了個收費站,死了要上天堂的收500,下去投胎每人每次500,雙向收費且上不封頂,給500的投到歐洲,給1,000的投胎到美國,逃費的一律投到中國。
上帝和閻羅王無語,徹底崩潰。
報長 笑遊人間的話:
笑話的第一段感覺有點矛盾,若出錢的是上帝,那麼中國人根本不可能以此來賄賂上帝而得標,但若出錢的是住在天國的天使們,再由上帝負責發包,這點才有可能成立,畢竟,沒有一個出錢的老闆會和廠商收回扣,讓廠商從中混水摸魚圖利。
PS:此為 笑話僅供大家笑笑,請撇開宗教信仰問題唷。
回歸正傳,這個笑話給 笑遊人間的想法是,若管理者永遠只能做到「亡羊補牢」,那麼,弊案將層出不窮。
就像本篇笑話中提到的,管理者只會吸取上一次的教訓來做下一次管理修正的指標,那麼,底下的人員將會再以其它方式繼續鑽制度上的漏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同,台灣政府打房推出奢侈稅,但推出後炒客仍可以用預售屋的紅單交易來逃漏稅,甚至網路上還流傳著「奢侈稅破解法」,這就是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制度政策搞一堆,卻沒效益。
唯有管理者能做到預先預防,也就是在推出一個政策或制度前,先以角色互換的方式來思考,若我是底下的人,面對新的規定,我該如何應付,才能從中保有原有的利益,甚至能從中獲得更大利益。
若在這樣的思考下,能想出制度的漏洞時,就趕緊進行修改,並再次以角色互換、反覆思考的方式為制度做修正,當管理者經過反覆思索找不到漏洞時,甚至還可以將政策先公告於民,以獎勵的方式徵求制度缺失,讓全民動動腦一起找漏洞,經過如此的反覆修正才能使制度接近完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