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之前有放在前幾天的新聞提要中,仔細看了一下,乾脆整篇貼過來。由於文章過長,敝人將種點整理了一下。
不過看這麼多高來高去的東西,到底對我們市井小民由何影響 ?
本人再強較一次,資本與人脈將取代專業技術成為決定未來競爭力的的主軸 (文中有提到,敝人相當贊同。這也昰敝人決定將醫師當副業或完全不幹的原因之ㄧ),當然外語能力 (要累積人脈交朋友) 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問題、物價、替代能源、環保、人口老化......等等,在文中都有 mention。有興趣的加減看吧。
全文連結
企業管理名校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最近提出一份2008年至2050年全球競爭地圖的報告,報告中Stéphane Garelli教授根據主觀評估,整合多項重要議題,按預期發生的時間順序及影響效應排列,分析全球企業與國家可能面臨的挑戰。
46項影響全球競爭力版塊位移的重要議題,根據時間及影響範圍粗略可分為幾部分:
一、2008年至2018年間
美國這個區域中最重要的議題,仍擺在美國抵押市場的失序混亂,2010年之前恐將有 200萬棟房屋會被銀行收回,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成了票房毒藥。此外報告預測,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呈現 L 衰退曲線一路下滑,而且預算赤字也進一步擴大,2008年達4600億美元,遠超過柯林頓主政時期的2360億美元。
全球趨勢
從全球觀點來看,雖然對美貿易出口僅佔中國GDP的8%、印度4%、巴西3%以及俄羅斯1%,但美國經濟走軟仍會影響每個國家。
而各國央行面對的課題分歧,儘管美國聯準會為了刺激經濟而壓低利率,但歐洲與其他央行為對抗通膨,仍將保持高利率政策。
由於全球各地經濟成長與利率環境不同,貨幣波動將更劇烈,這對全球造成很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美元與歐元之間的匯率波動,將導致緊盯美元匯率的國家考慮改採一籃子匯率制。
報告預估的油價破百已經在最近實現,文中指出2030年全球石油消費將成長至每日1億3000萬桶,而 45%消費來自中國與印度的需求,這將使油氣探勘相關產業大為受惠。
新興市場強勁成長加上消費需求改變,大宗物資(特別是糧食)價格飆升,包括小麥、稻米以及魚肉將再漲1倍,全球小麥庫存將在1年內降低到12至18週存糧。糧價走揚的影響力,僅次於美國信貸市場混亂造成的威脅。
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持續以驚人速度累積大量外匯存底,目前中國有16470億美元、日本10080億美元、俄羅斯5020億美元、印度3040億美元、台灣2780億美元、南韓2620億美元。今後,這些央行會成為全球金融事務的要角。
另外,中東及非洲將有更多機會吸引投資,這兩個地區共有800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案進行中,多數與能源及原物料投資有關。目前超過 800家中國公司已經在非洲佈局,報告預測,2050年非洲總人口將超過19億。
不論如何,當2010年代來臨,南方國家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容小覷。主權基金手上的銀彈超過3兆3000億美元,頻頻物色直接投資他國金融與製造業的機會。
但是,這一波收購風潮卻點燃各國「保護主義」者的反彈,許多國政府及輿論憂慮,接受收購造成經濟實力下降,因此將以環保、企業控管、社會政策及智慧財產權等理由進行保護政策。主權基金的動向將成為箭靶。
二、2019年至2029年間
美國及歐洲
美國與英國一般家庭債務增加,惡化原因為信貸消費過度,個人破產案例激增、信貸緊縮,雖然亞洲家庭也會發生負債,但長期儲蓄的文化將適當緩解問題。
另外,美國國債爆增,以每天13億美元的速度增加,超過 9.5兆美元,美國為因應此問題,已經出售2兆2000億美元的國庫券給外國人,其中4500億由中國人持有,當美元繼續探底、聯準會維持零利率時,是否其他國家會繼續讓美國賒帳,值得後續觀察。
美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總體檢,改採新的規範約束各類型金融機購。
不過,歐美的重點服務業(包括金融、財務諮詢、公關、品牌管理、分析全球商業模型等)將保持這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全球趨勢及企業挑戰
隨著人口老化速度增加(2030年英國將有 4萬名百歲人瑞)、地球暖化(20年內平均溫度上升攝氏 0.6度),未來生物科技與環境科學將成為全球兩大熱門知識領域,吸引大量投資挹注。
氣候變遷是公共關切的議題,因此環保是企業的重要策略,企業應該將環境議題納入營運與發展的考量中,忽略這一點的企業將被下一個世代所淘汰。
智慧財產權爭議與全球益發密切的社會網絡聯繫出現牴觸。由於開放程度增加,社會體系蓬勃發展的知識共享合作模式,將挑戰意圖控制資訊的政府權威。
新興市場的大企業對經理人才求才若渴,金磚四國與中東的企業對管理越來越重視,在科學與工程教育之外,商學院躍身顯學。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對地區企業而言,經營策略、金融以及行銷知識會是持續擴張的重要關鍵。這類人才需求可能超乎想像。
另外,生產將走向全球整合。透過標準化的作業過程,企業經營及生產更加跨越區域藩籬,侷限在特定國家內營運的企業將越來越少。
還有一個重量級的趨勢可以注意:未來,全球都在尋找廉價的研發人才。過去企業尋找的是廉價勞力,但今天,廉價研發才是將企業推向競爭力高峰的核心。印度、中國與俄羅斯每年共創1400萬大學畢業生,與美國每年畢業生一樣多,這些年輕又專業的野心家都想要成功,積極能吃苦,這些人才是企業的寶庫。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政府面臨企業佈局全球,將採降低稅賦的方式競相爭取投資,這樣減低營業稅的競逐相當激烈,可以預期企業要納的稅會顯著減少。
新興市場
中國與印度對基本金屬的消費持續勁揚,以中國為例,中國對鋁的消耗佔全球 19%、銅 20%、鋼鐵 27%、煤則佔 31%、水泥佔 47%,不過石油消費只佔全球8.5%。經濟放緩仍不減新興市場對基本金屬的強大需求。
俄羅斯再度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一員,因為石油、天然氣與原物料價格走揚帶動,俄羅斯重建風華,今日俄羅斯政治已經不再凌駕於經濟之上,而是兩者產生密切的連帶關係。
未來亞洲、中歐以及拉丁美洲的中產階級將會掀起一陣旋風,大大改變全球經濟版圖,影響力超乎想像。報告中預計,6年內6億人將到達如此經濟實力,每年平均支配 4兆美元在消費品以及奢侈品上。今天印度已經有5000萬人擠身中產階級,2025年將超越 5億8000萬人。
三、2030年至2040年間
全球趨勢
窮人的新形態商業模式將在這段時間發燒,對世界上赤貧的地區(例如非洲或印度大陸)而言,未來將出現例如10美元的電話、100美元的個人電腦或2500美元的車這類超平價商品,特色是功能陽春,但商品的製造成本及售價都非常低。當然,微型貸款(micro-credit)屆時也會存在。
由於全球貿易及投資的障礙逐年削除、跨國物流系統效能提高、通訊科技大為普及,讓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都很容易能進入全球市場,尋找各種機會與可能,即使地處偏遠仍然能夠發揮影響力。
但是,儘管通訊科技發達、旅遊普遍,部分西方工業國家的人開始抗拒「過度的移動」,反而開始重新發掘本土環境的美好。因為城市、機場以及大部分交通系統的擁擠,令人對「移動」失去興趣。
經濟發展帶動價值觀變化,報告預測不同價值觀將互相競爭,特別是新興市場崛起後,亞洲社會的價值觀(例如努力工作、國家尊嚴等)將逐漸與歐美的價值觀(例 如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並駕齊驅。究竟是東方集體主義朝西方個人主義趨向一致,或是東方壓倒西方還不得而知,但社會的價值觀必然更加多元化。
製造業的工作機會即將縮減,就算是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如中國)也如此。過去10年間,全球製造業的生產擴增50%,但是工作機會卻減少10%,全球生產力上揚的原因,在於科技技術與製造程序的國際化。
這段期間內,都市化將成令人困擾的問題。全球經濟發展下的都市化代表了擁擠,這對環境以及社會基礎建設(道路、飲水、醫療體系…)造成莫大負擔,而農村人口卻繼續源源不斷移入。1900年至2000年期間,城市人口由 1億5000萬爆增為29億人,這對許多大城市而言實在相當棘手,影響層面廣泛。
而隨著各國開發程度逐漸提高,全球勞力成本的差距快速縮短,過去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為20:1,但今天縮減到 5:1而已。
經濟條件與醫療改善使人類壽命提高,但大量人口老化可能讓歐洲與日本的退休金制度面臨風險。今天有1/3的人口超過60歲,10%人口已經超過80歲,雖然人們退休年限越來越晚,因職業特性不同或許70歲還沒退休,但政府福利制度勢必要負擔越來越多的百歲人口。
此外,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泱泱大國即將重登科技研究龍頭。在這些有長期科技研發傳統的古老國家中,外商企業不會吝嗇地大量設立研究中心。
四、2041年至2050年間
全球趨勢
民族國家政府會名存實亡嗎?在這段時間這可能是一個討論的話題。雖然各國政府仍然繼續掙扎著維持某種程度的統治權,但報告預言,有許多機能將轉移給地區層級或跨多國層級的組織,前者例如歐盟、後者例如聯合國或世界衛生組織。
另外,數位落差將慢慢消除,因為全球性的通訊基礎設施更加發達,便宜的科技產品嘉惠窮人。
經濟發展當然更是嘉惠了許多掙扎在貧困邊緣的人口。1996年時每日生活費 1美元是絕對貧窮的基準,但未來窮人會減少,光 1970-2006年間窮人佔全球人口就從 15.4%降到5.7%。不過全球貧富差距仍繼續擴大,社會的緊張關係不會消失。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壽命將會再拉長,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壽命將超過85歲,但醫療體系的負擔因此加重。另外,未來流行病發生頻率將會越來越密集,因為 全球關係密切,交通與物流更加便捷,傳染病更容易散播到各大洲。國際組織將長期監控流行病的傳佈,企業對衛生及安全的把關會更嚴格。
氣候變遷將大大衝擊經濟資源,影響效應相當深遠。雖然因為全球暖化而使農作物生長地帶不斷北移,但在某些地區,糧食與水將變得格外珍貴,基本的大宗物資價格還會翻漲。環境成本成為經濟生產的一環,計算GDP不能不考慮。
地區趨勢
作為一個人口多又高齡化快的國家,中國社會福利制度在運作上恐怕發生困難。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孩子奉養年邁雙親,但現在則過渡到由社會福利體系來照顧退休銀髮族。社福系統不見得能順利籌集資金,當然強迫從薪水中扣繳(如同新加坡)是個辦法,也可仿傚俄羅斯,將主權基金的一部分用來支援社福財政。
國際關係當中,新興國家的勢力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在參與國際機構的決策權及發言權上,地位顯著提升。這些國家優勢的經濟份量成為強大的武器。
對歐洲、日本以及俄羅斯來說,最大的困擾在於少子化及人口減少對經濟活力造成的衝擊。2050年時,全歐洲預計只有 6億2800萬人口,也就是說50年內歐洲人口將減少超過 1億,寬鬆的移民政策不見得能彌補這個問題,特別昰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口。
不過看這麼多高來高去的東西,到底對我們市井小民由何影響 ?
本人再強較一次,資本與人脈將取代專業技術成為決定未來競爭力的的主軸 (文中有提到,敝人相當贊同。這也昰敝人決定將醫師當副業或完全不幹的原因之ㄧ),當然外語能力 (要累積人脈交朋友) 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問題、物價、替代能源、環保、人口老化......等等,在文中都有 mention。有興趣的加減看吧。
全文連結
企業管理名校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最近提出一份2008年至2050年全球競爭地圖的報告,報告中Stéphane Garelli教授根據主觀評估,整合多項重要議題,按預期發生的時間順序及影響效應排列,分析全球企業與國家可能面臨的挑戰。
46項影響全球競爭力版塊位移的重要議題,根據時間及影響範圍粗略可分為幾部分:
一、2008年至2018年間
美國這個區域中最重要的議題,仍擺在美國抵押市場的失序混亂,2010年之前恐將有 200萬棟房屋會被銀行收回,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成了票房毒藥。此外報告預測,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呈現 L 衰退曲線一路下滑,而且預算赤字也進一步擴大,2008年達4600億美元,遠超過柯林頓主政時期的2360億美元。
全球趨勢
從全球觀點來看,雖然對美貿易出口僅佔中國GDP的8%、印度4%、巴西3%以及俄羅斯1%,但美國經濟走軟仍會影響每個國家。
而各國央行面對的課題分歧,儘管美國聯準會為了刺激經濟而壓低利率,但歐洲與其他央行為對抗通膨,仍將保持高利率政策。
由於全球各地經濟成長與利率環境不同,貨幣波動將更劇烈,這對全球造成很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美元與歐元之間的匯率波動,將導致緊盯美元匯率的國家考慮改採一籃子匯率制。
報告預估的油價破百已經在最近實現,文中指出2030年全球石油消費將成長至每日1億3000萬桶,而 45%消費來自中國與印度的需求,這將使油氣探勘相關產業大為受惠。
新興市場強勁成長加上消費需求改變,大宗物資(特別是糧食)價格飆升,包括小麥、稻米以及魚肉將再漲1倍,全球小麥庫存將在1年內降低到12至18週存糧。糧價走揚的影響力,僅次於美國信貸市場混亂造成的威脅。
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持續以驚人速度累積大量外匯存底,目前中國有16470億美元、日本10080億美元、俄羅斯5020億美元、印度3040億美元、台灣2780億美元、南韓2620億美元。今後,這些央行會成為全球金融事務的要角。
另外,中東及非洲將有更多機會吸引投資,這兩個地區共有800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案進行中,多數與能源及原物料投資有關。目前超過 800家中國公司已經在非洲佈局,報告預測,2050年非洲總人口將超過19億。
不論如何,當2010年代來臨,南方國家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容小覷。主權基金手上的銀彈超過3兆3000億美元,頻頻物色直接投資他國金融與製造業的機會。
但是,這一波收購風潮卻點燃各國「保護主義」者的反彈,許多國政府及輿論憂慮,接受收購造成經濟實力下降,因此將以環保、企業控管、社會政策及智慧財產權等理由進行保護政策。主權基金的動向將成為箭靶。
二、2019年至2029年間
美國及歐洲
美國與英國一般家庭債務增加,惡化原因為信貸消費過度,個人破產案例激增、信貸緊縮,雖然亞洲家庭也會發生負債,但長期儲蓄的文化將適當緩解問題。
另外,美國國債爆增,以每天13億美元的速度增加,超過 9.5兆美元,美國為因應此問題,已經出售2兆2000億美元的國庫券給外國人,其中4500億由中國人持有,當美元繼續探底、聯準會維持零利率時,是否其他國家會繼續讓美國賒帳,值得後續觀察。
美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總體檢,改採新的規範約束各類型金融機購。
不過,歐美的重點服務業(包括金融、財務諮詢、公關、品牌管理、分析全球商業模型等)將保持這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全球趨勢及企業挑戰
隨著人口老化速度增加(2030年英國將有 4萬名百歲人瑞)、地球暖化(20年內平均溫度上升攝氏 0.6度),未來生物科技與環境科學將成為全球兩大熱門知識領域,吸引大量投資挹注。
氣候變遷是公共關切的議題,因此環保是企業的重要策略,企業應該將環境議題納入營運與發展的考量中,忽略這一點的企業將被下一個世代所淘汰。
智慧財產權爭議與全球益發密切的社會網絡聯繫出現牴觸。由於開放程度增加,社會體系蓬勃發展的知識共享合作模式,將挑戰意圖控制資訊的政府權威。
新興市場的大企業對經理人才求才若渴,金磚四國與中東的企業對管理越來越重視,在科學與工程教育之外,商學院躍身顯學。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對地區企業而言,經營策略、金融以及行銷知識會是持續擴張的重要關鍵。這類人才需求可能超乎想像。
另外,生產將走向全球整合。透過標準化的作業過程,企業經營及生產更加跨越區域藩籬,侷限在特定國家內營運的企業將越來越少。
還有一個重量級的趨勢可以注意:未來,全球都在尋找廉價的研發人才。過去企業尋找的是廉價勞力,但今天,廉價研發才是將企業推向競爭力高峰的核心。印度、中國與俄羅斯每年共創1400萬大學畢業生,與美國每年畢業生一樣多,這些年輕又專業的野心家都想要成功,積極能吃苦,這些人才是企業的寶庫。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政府面臨企業佈局全球,將採降低稅賦的方式競相爭取投資,這樣減低營業稅的競逐相當激烈,可以預期企業要納的稅會顯著減少。
新興市場
中國與印度對基本金屬的消費持續勁揚,以中國為例,中國對鋁的消耗佔全球 19%、銅 20%、鋼鐵 27%、煤則佔 31%、水泥佔 47%,不過石油消費只佔全球8.5%。經濟放緩仍不減新興市場對基本金屬的強大需求。
俄羅斯再度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一員,因為石油、天然氣與原物料價格走揚帶動,俄羅斯重建風華,今日俄羅斯政治已經不再凌駕於經濟之上,而是兩者產生密切的連帶關係。
未來亞洲、中歐以及拉丁美洲的中產階級將會掀起一陣旋風,大大改變全球經濟版圖,影響力超乎想像。報告中預計,6年內6億人將到達如此經濟實力,每年平均支配 4兆美元在消費品以及奢侈品上。今天印度已經有5000萬人擠身中產階級,2025年將超越 5億8000萬人。
三、2030年至2040年間
全球趨勢
窮人的新形態商業模式將在這段時間發燒,對世界上赤貧的地區(例如非洲或印度大陸)而言,未來將出現例如10美元的電話、100美元的個人電腦或2500美元的車這類超平價商品,特色是功能陽春,但商品的製造成本及售價都非常低。當然,微型貸款(micro-credit)屆時也會存在。
由於全球貿易及投資的障礙逐年削除、跨國物流系統效能提高、通訊科技大為普及,讓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都很容易能進入全球市場,尋找各種機會與可能,即使地處偏遠仍然能夠發揮影響力。
但是,儘管通訊科技發達、旅遊普遍,部分西方工業國家的人開始抗拒「過度的移動」,反而開始重新發掘本土環境的美好。因為城市、機場以及大部分交通系統的擁擠,令人對「移動」失去興趣。
經濟發展帶動價值觀變化,報告預測不同價值觀將互相競爭,特別是新興市場崛起後,亞洲社會的價值觀(例如努力工作、國家尊嚴等)將逐漸與歐美的價值觀(例 如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並駕齊驅。究竟是東方集體主義朝西方個人主義趨向一致,或是東方壓倒西方還不得而知,但社會的價值觀必然更加多元化。
製造業的工作機會即將縮減,就算是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如中國)也如此。過去10年間,全球製造業的生產擴增50%,但是工作機會卻減少10%,全球生產力上揚的原因,在於科技技術與製造程序的國際化。
這段期間內,都市化將成令人困擾的問題。全球經濟發展下的都市化代表了擁擠,這對環境以及社會基礎建設(道路、飲水、醫療體系…)造成莫大負擔,而農村人口卻繼續源源不斷移入。1900年至2000年期間,城市人口由 1億5000萬爆增為29億人,這對許多大城市而言實在相當棘手,影響層面廣泛。
而隨著各國開發程度逐漸提高,全球勞力成本的差距快速縮短,過去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為20:1,但今天縮減到 5:1而已。
經濟條件與醫療改善使人類壽命提高,但大量人口老化可能讓歐洲與日本的退休金制度面臨風險。今天有1/3的人口超過60歲,10%人口已經超過80歲,雖然人們退休年限越來越晚,因職業特性不同或許70歲還沒退休,但政府福利制度勢必要負擔越來越多的百歲人口。
此外,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泱泱大國即將重登科技研究龍頭。在這些有長期科技研發傳統的古老國家中,外商企業不會吝嗇地大量設立研究中心。
四、2041年至2050年間
全球趨勢
民族國家政府會名存實亡嗎?在這段時間這可能是一個討論的話題。雖然各國政府仍然繼續掙扎著維持某種程度的統治權,但報告預言,有許多機能將轉移給地區層級或跨多國層級的組織,前者例如歐盟、後者例如聯合國或世界衛生組織。
另外,數位落差將慢慢消除,因為全球性的通訊基礎設施更加發達,便宜的科技產品嘉惠窮人。
經濟發展當然更是嘉惠了許多掙扎在貧困邊緣的人口。1996年時每日生活費 1美元是絕對貧窮的基準,但未來窮人會減少,光 1970-2006年間窮人佔全球人口就從 15.4%降到5.7%。不過全球貧富差距仍繼續擴大,社會的緊張關係不會消失。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壽命將會再拉長,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壽命將超過85歲,但醫療體系的負擔因此加重。另外,未來流行病發生頻率將會越來越密集,因為 全球關係密切,交通與物流更加便捷,傳染病更容易散播到各大洲。國際組織將長期監控流行病的傳佈,企業對衛生及安全的把關會更嚴格。
氣候變遷將大大衝擊經濟資源,影響效應相當深遠。雖然因為全球暖化而使農作物生長地帶不斷北移,但在某些地區,糧食與水將變得格外珍貴,基本的大宗物資價格還會翻漲。環境成本成為經濟生產的一環,計算GDP不能不考慮。
地區趨勢
作為一個人口多又高齡化快的國家,中國社會福利制度在運作上恐怕發生困難。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孩子奉養年邁雙親,但現在則過渡到由社會福利體系來照顧退休銀髮族。社福系統不見得能順利籌集資金,當然強迫從薪水中扣繳(如同新加坡)是個辦法,也可仿傚俄羅斯,將主權基金的一部分用來支援社福財政。
國際關係當中,新興國家的勢力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在參與國際機構的決策權及發言權上,地位顯著提升。這些國家優勢的經濟份量成為強大的武器。
對歐洲、日本以及俄羅斯來說,最大的困擾在於少子化及人口減少對經濟活力造成的衝擊。2050年時,全歐洲預計只有 6億2800萬人口,也就是說50年內歐洲人口將減少超過 1億,寬鬆的移民政策不見得能彌補這個問題,特別昰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