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9, 2025

【學習電子報】 一腳三十板,半餅供三年

【學習電子報】

一腳三十板,半餅供三年


明朝,安徽迎慶寺的常住,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佳

節的時候,供養寺中每位出家師父一塊月餅。

有個小沙彌肚子餓了,正準備拿起月餅充飢,一隻肚

子很餓的狗,不知從哪裡忽然跑來,不停叫吠,一直

搖尾巴,繞著小沙彌轉,跟著小沙彌,向小沙彌乞食

。小沙彌屢揮不去,不耐煩踢了牠一腳,狗因此哀嚎

逃開。

小沙彌頓時後悔︰「我餓了才要吃月餅,牠不是也

是餓了才要跟著我,討東西吃嗎?我為什麼要踢牠

一腳呢?」愈想愈後悔,於是就把狗找回來,慈悲

剝了半塊月餅分給狗

充飢。

自此以後,時光荏苒,小沙彌在六十九歲時,已經

是一位老師父,任掌管大殿香燈師之職。

有一天,知府(即縣長)前來燒香,來寺前三天,

已先通知住持和尚,住眾皆將內外打掃清潔,當天

寺內大眾師俱到山門外,夾道歡迎這位縣長。

縣長尚有貢傲之氣,看到大眾師父對他畢恭畢敬,

歡喜不已。當他步入大殿,看見殿中獨獨香燈師父

沒有出來迎接,一時火起,命待從將他拉出打了三

十大板

當縣長回府,心想︰「到寺裡拜佛,本為植福,應

該對三寶恭敬,沒迎接也就算了,怎麼可以打三十

大板呢?植福不成,反而罪過彌天。」

慚愧心一起,深深懊悔,想要彌補,想來想去,為了

懺悔重業,就打定主意,建造一所茅蓬式的小寺院,

供養這位香燈師父吃住,並且恭請香燈師父過去安住

修行。

但是,香燈師父心想:「在寺裡已經被打三十板,過去

修行可能被打到連命都沒了。」於是,怕得不敢接受。

住持和尚是一位證果的聖人,知道他們其中的因緣,告

訴香燈師父:「沒有關係,你應該去的。」香燈師父就

問老和尚:「我應該去?有沒有危險?」

老和尚就把前因後果一一告知:「你還是小沙彌時,縣長

是一條狗。當時你施捨他半塊月餅,他懷有知恩、感恩

、報恩的心,依著這個善念,這輩子投胎為人,而且當

了縣長。

但是,當時你踢他一腳,所以再次相遇要受三十板的果

報。由於你與狗分享半塊月餅的恩德,縣長回去很慚愧

,發心供養你三年。你這次是去受用三年的吃住供養,

一定平安的。」於是,香燈師父才肯接受縣長的供養,

三年後七十二歲時圓寂。

大陸叢林(寺院)有兩句名言:「一腳三十板,半餅供三

年。」

由此可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是千古不變的規律,

也是最公平的裁決,都是自作自受!

明了因果,身口意三業自會謹慎,斷惡修善,即是學

佛第一步。


 

 


報長 笑遊人間的話:

關於輪迴轉世與因果報應,有人深信不疑,也有人嗤

之以鼻,認為這只是迷信。然而,無論其真實與否,

每個故事或信仰背後,其實都藏有值得我們省思與學

習的地方。

若我們能從「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許自己也曾經

加諸於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許多恩怨也許就能因此釋

懷。舉例來說,我們厭惡別人在背後議論我們,可曾想

過,自己是否也曾對他人做過相同的事?當我們怨懟他

人阻礙了我們,可曾反省過,自己是否也曾無意間成為

別人路上的絆腳石?

若人們都能多一分反思與同理,少一分批判與指責,世

間的紛爭與仇恨或許也就不會那麼多。

然而,換位思考與寬容他人,並不代表毫無底線的退讓。

凡事皆有其尺度,過猶不及。我們可以理解與原諒,但

也應該學會保護自己,拿捏原則與界限。

~~~~~~~~~~~~~~~~~~~~~~~~~~~~~~~~~~~~~~~~~~

 

(^_^)台灣歌謠

陳雷-歡喜就好【KTV導唱字幕】


(^_^)抒情歌曲

陳明韶【風!告訴我】Official Lyric Video


(^_^)HA HA H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