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不識字 怎麼宣讀聖旨?真相出乎意料
2023/06/16 網推 李珮妘
事實上,宣讀聖旨並不是太監的主要工作,一般太監所宣讀的大多是宮中嬪妃的口頭命令,與識字並無關係。(示意圖/達志影像)
古裝劇中經常出現太監拿著聖旨,宣達皇帝命令,但一般人認知,太監多半是因為家境貧困,才會從小就被去勢而送進宮,照理說根本不識字,為何又能代替皇帝宣讀聖旨呢?事實上皇帝並沒有擬旨的權力,古代也少有太監宣旨的情況,一般太監所宣讀的大多是宮中嬪妃的口頭命令,與識字並無關係。
根據《搜狐網》報導,古代擬旨的權力很早就從皇權中拔除,以唐朝為例,翰林院是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翰林學士的職責是將皇帝的旨意落實到文本,再由皇帝審閱同意之後,蓋上皇帝的玉璽才算完成,之後會有專門的欽差大臣前去宣讀,太監很少會參與宣讀聖旨的工作。再者,宣讀過程也有一套嚴謹的程序,包括提前通知接旨人,選擇吉時搭彩棚、焚香沐浴,再擺下香案跪接聖旨。
不過偶爾還是會有太監宣旨的情況,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皇帝的私人命令;另一種則是翰林院審核通過,但皇帝嫌麻煩,乾脆讓身邊太監宣旨,不過內容多半是涉及後宮事務或不太重要的事情,國家大事方面依舊是交給專門機構和欽差大臣負責。
事實上,唐朝時期的太監是高級宦官,更是識字的,直到明朝設了「十二監二十四衙門」,主要是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機構,它的提領者則被稱為「掌印太監」,為正四品的官職,雖然並沒有硬性規定,但大部分都還是會指派宦官來擔任該官位,久而久之,「太監」就成為高級宦官的代名詞,清朝時宦官也通通統稱為太監。另一方面,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事必躬親,規定宦官不得識字,還把太監的級別降低,這才有太監不識字的狀況,但僅在明朝短暫出現,清朝太監也並非目不識丁,以慈禧身邊的大太監安德海和李蓮英為例,兩人皆知書能文。
~~~~~~~~~~~~~~~~~~~~~~~
(^_^)高科技
加州理工學院-人類花了 55 年 太空太陽能計畫有成,順利從太空發送電力到地表
(^_^)養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