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肩膀-感人的砂畫
品嚐台灣:一個美食之旅
高爾夫球場上災難一瞥
蔡幸娟—家后
致命伊波拉病毒疫情擴散,我們可以做什麼?
沒空者只看粗體字,尤其是彩色字,特別是紅色字即可
文章出處:Web only
伊波拉名稱由來
伊波拉病毒的命名,源自最初發現的人類帶原發病者,恰好定居於薩伊(現為剛果共和國)的伊波拉河附近,所以被稱作伊波拉出血熱。
研究推測,伊波拉病毒的原生宿主,或許是棲息非洲中西部的猩猩、果蝠,當地住民吃食牠們而間接感染,病人死後,再經由喪禮的觸摸遺體習俗,擴散持續感染,直到全村落滅亡。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互射飛彈,最近23天內死了七百多人;而西非從今年2月截至7月27日,短短不到半年,因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造成1323人感染,729人不幸死亡,致死率達55%,疫情已擴散至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與戰亂一樣讓人害怕。
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本來是對遙遠的疫情漠不關心的,直到兩天前傳說從非洲回到香港的女子被懷疑感染,突然,台灣人情緒緊繃起來。還好,今天證實是虛驚一場,香港衛生當局表示並未接獲符合病例定義的個案。
遙遠的鼓聲突然逼近,卻倏乎停止,我們該緊張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通報,其實台灣已於8月1日提升這三個國家的旅遊疫情為第三級警示(一級最輕,四級最嚴重),提醒出國民眾注意防範,加強個人衛生與手部清潔。
伊波拉擴及奈及利亞 旅遊警示
伊波拉病毒不會經由空氣傳播,已知的唯一傳染途徑是接觸患者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而感染。因此只要不直接接觸病人或你身上沒有傷口,風險其實相當低。
即使坐上同一架飛機,除非病人咳血,否則不至於傳染。病患死後也可能具傳染力,比如為葬禮籌備時接觸到遺體的人冒風險。人類也可經由接觸染病動物而受感染,所以請大眾不要接觸、販賣及食用發現當下已死亡的動物(尤其是果蝠)。
此外,WHO目前雖沒有特殊限制這三個國家的經貿旅遊活動,但由於疫情可能自西非輸出至其他國家例如歐洲,建議各國應加強監測及院內感控等措施。英法德等國都已對該國民眾發出警告。美國也把志工全數撤回美國。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潛伏期2至21天,病人於潛伏期不具傳染力,出現症狀後才具傳染力。
臨床症狀有突然高燒、不適、肌肉痛與頭痛,接著出現咽喉痛、嘔吐、腹瀉、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高。
疾管署提醒欲前往西非疫情發生地區的民眾,應提高警覺,並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與手部清潔,避免接觸有病或死亡的動物,特別是猿猴類,也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尤其是猿猴的肉。返國後21天內,應自主健康監測,如出現有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另外疾管署也呼籲醫師:如遇有至西非返國病患,務必詢問近期旅遊史(是否於21天內曾至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發生群聚國家)、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是否有其他類似症狀病人;倘發現疑似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人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
如一公尺近距離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防護衣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因病人痊癒後7週內其精液仍有病毒存在,可傳播疾病,所以照護人員也應進行健康監測,注意是否出現相關症狀,直至接觸後21天為止。
目前伊波拉病毒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因此治療時只能盡力維持病人的血壓、血糖等基本生命徵象,等待自身免疫力消滅病毒,患者全身被嚴密保護,就像電影中所呈現那樣。
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www.cdc.gov.tw )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為何非洲疫情散播快又廣?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曾經在非洲行醫,他認為這次疫情擴散,不只是病毒本身難纏的問題,也是非洲本土文化和歐美文明衝突的現象。
他觀察,當地人對醫院是又愛又恨,愛的當然是進步的醫療技術,恨的卻是病人必須離家。當地習慣是病人留在家裡由親族照顧,請來巫醫或傳統醫療法執業者治療。民間風俗習慣如此,因此當疫病流行時,常是國際醫療組織的醫護人員要到家裡硬把病人「架」進醫院。
西非本來醫療資源本就已匱乏,家屬又與病人多有肢體接觸,這是疫情不斷擴散的最可能原因。當地人會獵捕和食用帶有病毒的果蝠和猴子,可能是這次疫情的源頭。
作好措施保護自己:
。用肥皂經常洗手,
。您可以還使用一只好的洗手液
。避免與人有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自己準備的自己的食物
。消毒你的周圍
*病毒無法在消毒劑,高溫,陽光直射,洗滌劑和肥皂生存
。用肥皂經常洗手,
。您可以還使用一只好的洗手液
。避免與人有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自己準備的自己的食物
。消毒你的周圍
*病毒無法在消毒劑,高溫,陽光直射,洗滌劑和肥皂生存
清理:
•熏蒸如果你發現有害蟲。
•鼠類型的動物是依波拉的攜帶者。
•熏蒸環境和妥善處理掉屍體!
•屍體仍然可以傅播依波拉病毒
•如沒有穿上保護的裝備切勿觸摸,或完全避免觸摸。
•熏蒸如果你發現有害蟲。
•鼠類型的動物是依波拉的攜帶者。
•熏蒸環境和妥善處理掉屍體!
•屍體仍然可以傅播依波拉病毒
•如沒有穿上保護的裝備切勿觸摸,或完全避免觸摸。
伊波拉病毒是什麼?你不可不知的11個Q&A
記者陳鈞凱∕整理報導
全球聞之色變的伊波拉病毒,在西非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爆發以來,疫情未受控制,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31)天指出,截至7月27日累計通報1323例病例,其中729人死亡,致死率為55%。幫助民眾更了解什麼是伊波拉病毒?避免恐慌,疾管署特別整理出11個你不可以不知道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Q&A。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潛伏期2至21天,病人於潛伏期不具傳染力,出現症狀後才具傳染力,經接觸患者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而感染。
臨床症狀則有突然高燒、不適、肌肉痛與頭痛,接著出現咽喉痛、嘔吐、腹瀉、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高。病患死後亦可能具傳染力,為葬禮籌備時接觸遺體傳播。
疾管署整理「伊波拉病毒出血熱Q&A」如下:
Q1:什麼是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是人及靈長類(猴子、大猩猩及黑猩猩)的一種嚴重致命疾病。伊波拉病毒首度出現於1976年,同時間爆發的兩起疫情,一起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另一起在蘇丹的偏遠地區。伊波拉病毒的起源未知,但根據研究,果蝠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
Q2:人類如何感染伊波拉病毒?
A:人類透過接觸受伊波拉病毒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感染。在非洲地區,曾經發生因處理感染伊波拉病毒而生病或死亡的大猩猩、黑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及豪豬等動物而感染的個案,因此應避免接觸這些高危險性動物,包含撿拾在森林中已死亡的動物或是處理牠們的生肉。
一旦人類因接觸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動物而感染後,此疾病可藉著人傳人方式於社區中擴散。人與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透過皮膚傷口或黏膜)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例如衣服、床罩或針頭等)。所以院內感染的情況頗為常見,主因是醫護人員未配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等)照顧病患,另葬禮儀式中直接接觸屍體,亦在疾病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只要病人血液或分泌物有伊波拉病毒,病人就仍具有傳染力。因此,病人應接受醫護人員密切監測以及實驗室檢驗,以確定病毒已在體內消失;當醫護人員決定病人已康復可以返家時,這表示他們不再具傳染力,並且不會在社區傳播病毒。但康復後七週內,男性仍有可能透過精液傳播病毒給他的伴侶,因此已痊癒的男性病人在這段時間內應避免發生性行為或一定要戴保險套。
Q3:那些族群有風險?
A:在疫情發生時,風險族群包括醫護人員、家人或其他親密接觸者、葬禮儀式中直接接觸屍體者、雨林中直接接觸死亡動物的獵人等。
Q4:疾病的症狀?
A:伊波拉病毒感染後將引起嚴重的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潛伏期為2到21天,此時尚不具傳染力,一旦出現症狀就表示具傳染力了。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僅能用實驗室檢驗方式確診。個案死亡率可高達九成。
Q5: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A:任何人士若曾經去過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流行地區,或是曾經接觸疑似或確定病例,並且已經開始出現症狀,就應立即就醫。醫療人員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並採取適當感染控制措施。即時治療可提升病患存活率。
Q6:如何治療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病患應接受支持性治療,包括:保持病患的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監測含氧狀態及血壓、輸血以補充其流失之血液及凝血因子,以及治療其他併發性之感染。目前尚無特定抗病毒治療方法。
Q7:如何預防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其他預防方式包括 一、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食用動物製品(血液或肉)前應煮熟。
二、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病患屍體應妥為埋葬。
三、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Q8:醫護人員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病人感染?
A:由於醫護人員照護疑似或確診病人被感染的風險較其他族群為高,因此除了標準防護措施,亦應嚴格執行感染控制措施。醫療人員應充分瞭解疾病特性以及安全處理措施,正確使用個人防護配備如口罩、護目鏡、防護衣,及手套等,並且不要重複使用。病人應安置於負壓隔離病房,照顧不同病人應換手套,對病人的侵入性醫療措施須在嚴格且安全的條件下執行。
Q9:實驗室如何診斷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疾病管制署已建立伊波拉病毒的檢驗方法,包括病原體分離與鑑定、聚合?連鎖反應(PCR)、抗體檢測等。如具有下?任一個條件則符合病例定義中之檢驗條件:
(一)?床檢體(?喉擦拭液或有病灶之皮膚?片)分?並鑑定出伊波?病毒。 (二)?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 (三)血清學抗體IgG 及(或)IgM 檢測陽性。
(四)組織?片免疫化學染色(IHC)陽性。
Q10:如果我計畫前往疫情發生國家,我該怎麼辦?
A:世界衛生組織評估103年發生於西非國家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其疫情發生國家包含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共和國的首都皆有國際機場,且因有鄰近國家邊境管制疏鬆、邊境衛生措施不足、跨境求醫及跨境監測與接觸者調查實行障礙等情形,病毒傳播風險較高。然而一般遊客感染的風險極低,因為疾病傳染方式為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分泌物等,而一般遊客較不會與感染者接觸。建議民眾前往疫情發生國家及鄰近國家時應提高警覺並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屍體或食用生肉,也應避免接觸疑似感染者或其屍體。另自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流行地區回國的旅客,如有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於入境時應主動通報港埠檢疫人員並配合接受檢疫措施,同時迅速就醫診治;在返國三週內如出現相關症狀,則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旅遊史。
Q11:若我想了解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相關資訊,有什麼查詢管道?
A:疾病管制署網址:www.cdc.gov.tw;防疫專線:1922(提供疫情通報、傳染病諮詢、防疫政策及措施宣導)。
資料來源:疾管署伊波拉病毒出血熱Q&A
~~~~~~~~~~~~~~~~
不要成為剪蛹的人
對待不肯努力,不懂感恩的孩子不該對他們付出太多,這樣反而:「愛之深,害之深」
孩子,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暗示媽媽,說市中區的房價,又在飆升,如果再不行動,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終於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說出「媽媽給你們買」的話來。 而你,也在這樣尷尬的沉默裡,即刻氣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門出去。
我從窗戶裡看著你遠去的背影,瘦削,懶散,有些玩世和任性,你還是賴在父母懷裡,始終不肯獨立。可是,親愛的孩子,你已經25歲,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兩個日益老去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熟,承擔一個成人該擔負的責任?
從很小的時候,你就習慣有事來找媽媽。5歲的時候,你要媽媽幫你整理扔得到處都是的玩具;10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就哭鬧著讓我也去買來;15歲的時候,你寫情書給班裡的女孩子,說,我媽媽認識很多的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20歲的時候,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都是抱怨,說食堂的飯菜如此糟糕,為什麼不給我多寄些營養品?
今年25歲的你,在一次與同學閒聊裡,很驕傲地說,我爸媽早已給我備好了買房的錢,我即便是不怎麼奮鬥,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寬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習慣了聽你的吩咐,只以為,對你的每一滴好,你自會記得,且在將來我們老去,你已壯年的時候,可以得到你的細心照料。 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飯,又時常將女友帶回家來久住,讓依然工作的我,還要為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
這樣的景況,終於讓我連一絲的微笑,都無法擠出。我發現,這樣苦掉自己,全力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懶惰,愈是潛滋暗長,無沿無邊。我終於承認,25年來對你無節制的寵愛,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有一次開玩笑,我說媽媽或許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說,那怎麼行,將來誰給我們洗衣做飯,誰給我們照料孩子? 當時的我,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憂傷。
原來當我們老掉,依然還要為你繼續操勞,直到生命的終點。
我們不是養育了一隻日漸豐滿有力的雄鷹,而是一個寄居的蟲子,它要將滋養了它的鮮嫩的骨頭,一直啃到乾枯腐朽,再無營養。親愛的孩子,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你的上半生,與我息息相關,而你以後的道路,我將不再過問。
媽媽已經將兼職的工作辭掉,我不能為了你的幸福,而將自己退休後的悠閒時光,交給繼續為你掙錢買房的苦痛中。也請你,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
孩子,媽媽抱歉,不該這樣愛你。而你,也應對那些將父母感到疲憊的往昔感到愧疚。且讓我們,彼此原諒,彼此放手。
【不要做〝剪蛹的人〞】呼應上一篇文章
曾經有一種說法: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他就停下來觀察它。過了幾個小時,他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也沒有辦法出來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儘頭剪開。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它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大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著走。它永遠也不會飛行。這個善良的人;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它必需經過這個過程,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是為著〝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需有的。
如果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也不會…成長。所以當你碰到有逼迫或苦難,記得有人正為你禱告,最後你也會明白真理在你身上的計劃。
在教養孩子時,要小心喔,我們很容易就成為那〝剪蛹的人〞!
~~~~~~~~~~~~~~~~~~~~~~~~~
~小心「出一半」~
有一對夫妻在逛百貨公司,老婆看到專櫃上的包包很喜歡,於是就跟老公說:「老公,我很喜歡這個包包,這個價錢也很漂亮8888元,我很喜歡,你可不可以買給我,我幫你出一半錢,好不好?拜託啦!
老公:「喔,好啊!」
於是,老婆從皮包裡拿出了88元,轉頭對老公說:「親愛的,剩下的一半交給你了」
老公:「…※$*¥#...」
祝88節快樂!
~~~~~~~~~~~~~~~~~~~~~~~~~~~~
當遇到科學不能解釋的事情,人們往往會求助信仰的力量
有時想想也許只是現在能力還不到,或許幾百年後,現在不能解釋的現象都會被發現原因
以下是網路上流傳的《歷史10大難解之謎》你可以用科學方法去解釋嗎?
1. 中國秦兵馬俑驚現2000年前光亮如新的寶劍
1994年在兵馬俑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這些劍的內部組織細緻
在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被發現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測試後發現這些劍上有一層10微米後的鉻鹽化合物,這一個發現馬上震驚世界
因為鉻鹽氧化的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了,德國在1937年才開始使用。
2. 印度男子不吃不喝長達68年之久
名叫普拉德‧賈尼的印度男子,據說他在長達68年的歲月裡不吃不喝、也不會排泄。
他曾經到印度西部的一家醫院接受觀察,卻讓醫生感到困惑
醫生說,他雖然不吃不喝,但他的確形成了尿,卻又被他的膀胱壁吸收了
目前還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
3. 中國禪師六祖慧能肉身千年不腐之謎
唐朝的慧能大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尊肉身菩薩,目前仍供奉於廣東南化寺。
傳言文革時期,紅衛兵為了破除迷信層釘錘在大師的胸口處,硬是挖了一個小洞
結果赫然發現大師體內器官皆完好無缺,當場下的紛紛跪地叩拜。
4. 印度希沃布里村「自行升空的聖石」
印度希沃布里村的一座面前有兩塊各重900斤的聖石,只要人們用右手的食指放在聖石底部,並且喊著「庫瑪爾-阿立-達爾微-奇-奇-奇」,石頭就會像活的一樣懸升起來,直到人們喊到上氣不接下氣,才會落回到地面。關於它的成因,至今沒有任何可靠的說法。
5. 菲律賓失蹤飛機48年後原樣再現
傳言在1985年,一架48年前由菲律賓飛往民琴那峨島失蹤了半個世紀的客機,在新幾內亞的沼澤被發現了,更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整架飛機像失蹤時一樣新,機艙裡保溫瓶內還有滾燙的咖啡,讓調查人員無不悚然。
6. 西班牙薩拉曼卡遠古大教堂太空人浮雕
在西班牙薩拉曼卡的一個遠古大教堂上竟然有神祕的太空人浮雕。這是伊諾尼瑪斯大教堂,修建於西元1102年,令人驚奇的是有一個特殊圖案格外吸引人,這個圖案很清晰穿著太空人的宇航裝。莫非一千多年前,太空人穿越了時空?
7. 西班牙4000名士兵集體神秘消失
西班牙4000名士兵的失蹤案雖然聳人聽聞,卻是真實的,它被白紙黑字的紀錄在西班牙官方文獻的軍事史上。在1711年,4000名西班牙是兵駐紮再派連民山上,第二天援軍到來卻發現整個駐紮地一片沉寂。
官方調查了好幾個月,也沒有找到任何線索,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樁集體失蹤案。
8. 泰國「不化童屍」
泰國一家庭的兒子在6歲時病逝,夫婦想將兒子放在寺院內安葬,但奇怪的事情卻發生了…
夫婦經常夢到兒子說寺院裡的生活不習慣,之後便送回家中,此後再也沒有做過同樣的夢。
多年以來,雖然屍首已乾,但頭髮與指甲仍是不斷生長!
9. 美國班機進入神秘的「時空隧道」
1955年,914號班機從紐約起飛,飛往佛羅里達,卻在中途失去聯繫
當時認為該飛機掉入大海中,但時隔35年,914班機突然出現在委內瑞拉
當這些人回到美國的家裡,孩子與親人都老了,但他們仍和當年一樣年輕。
10. 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神祕消失之謎
1975年的一天,莫斯科的地鐵裡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失蹤案。
晚上9點16分,一輛地鐵列車從白俄羅斯站駛向布萊斯諾站,只需要14分鐘的路程,誰知道滿車的乘客卻突然消失了。軍隊和地鐵管理人員對拳莫斯科的地鐵線進行地毯式的搜索,但始終沒有找到乘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